第二十一章 鬼村年味与辣油坛里的旧时光
小年那天,荒鬼村的辣油坊飘出百年未散的香气。王鬼角蹲在老槐树旁,用祖传的石磨磨着新年第一缸辣油,金黄的油汁顺着磨盘纹路流下,竟在雪地上凝成小小的鬼角形状。二混子抱着辣油饼跑过来,饼上的腐乳酱蹭到石磨边缘,突然引出一串老鼠——为首的正是当年被辣油训练的「鬼鼠」后代。
「瞧瞧你们这出息!」二混子笑着扔出块饼,老鼠们叼着饼渣窜进辣油罐堆,罐底传来「簌簌」的响动。王鬼角突然想起父亲讲过的故事:百年前的某个除夕,王二麻子四人曾躲在辣油罐里偷吃供品,结果被县太爷用辣油绳捆成「鬼粽子」示众。「现在想想,那才是鬼村的年味。」他用指尖蘸了蘸辣油,在雪地上画出当年的打鬼广场。
村东头的打鬼广场旧址,如今已变成「鬼趣年集」。孙二娘的重孙女在卖「辣油福字」——用辣油在红纸上写字,遇热会显露出傩戏鬼脸;永革的后代支起「鬼粮占卜摊」,用辣油玉米芯算来年收成;最热闹的是「鬼角DIY」摊位,孩子们用辣油彩笔在纸鬼角上涂鸦,有个男孩竟画出戴着墨镜的鬼脸,惹得老人们直感慨「鬼角也赶上时髦了」。
傍晚,刘老鬼的曾孙抱着个铁皮盒找到王鬼角:「太爷爷说,该开『鬼年柜』了。」所谓「鬼年柜」,是荒鬼村代代相传的辣油秘藏,每到除夕打开,里面的老物件会随着辣油香气「复活」片刻。当铁皮盒打开的瞬间,一股混合着霉味与辣油香的气息扑面而来,盒底躺着半块辣油饼、一枚打鬼木柱的碎片,还有张泛黄的纸条。
「是太爷爷的字!」王鬼角认出纸条上的打油诗:「偷鸡摸狗不如鬼,一日三餐辣油配」——这是百年前王二麻子被绑在广场时写的。当辣油滴在纸条上,字迹突然浮起,变成微型全息影像:四个穿着粗布衣裳的男人蹲在雪地里,张赖皮正把辣油饼扣在赵小偷头上,县太爷摇着折扇从远处走来,雪地上的脚印渐渐变成鬼角形状。
「原来他们真的存在过。」二混子看着影像里跳动的辣油火光,突然想起自家祖屋的房梁上,至今刻着「辣油四鬼」的缩写。影像中的王二麻子突然转头,对着「镜头」挤眼,手里的辣油饼飞出铁皮盒,在现实中变成真正的饼——饼上的腐乳酱恰好组成「福」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