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过后,风铃镇染坊来了个戴斗笠的少年。他的布包袱里装着的不是布料,而是沾着露水的曼陀罗花瓣,每片花瓣上都用蝇头小楷写着字。孙二娘捻起花瓣对着光看,发现竟是失传已久的《染经》残页,墨迹里混着蜂蜜与辣油——这是荒鬼村独有的“防虫墨”。
“我家世代为染坊守经。”少年摘斗笠,露出左耳后指甲盖大的曼陀罗胎记,“二十年前水灾,先祖将经卷藏在曼陀罗花蕊里,如今听说染坊能‘救火’,特来归附。”孙二娘盯着他后颈,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:“若见曼陀罗胎记,便知《染经》未绝。”
当晚,染坊的蒸汽突然变成七彩颜色。少年取出秘藏的“九色石”,往染缸里一丢,水面立刻浮现出不同朝代的染布技法:汉代的“绞缬”在蒸汽中化作蝴蝶,唐代的“夹缬”凝成牡丹,最神奇的是明代的“染经阵图”——用曼陀罗花汁在布上绘出迷宫,竟能困住山贼的箭矢。
李家集的李师爷闻风而至,声称《染经》乃李家祖传。孙二娘抄起染棒敲他脑壳:“你家祖坟冒的是药味青烟,哪来的染布魂?”少年则取出染经残页对比,发现李师爷手中的“祖传经卷”竟是用牛肉干油彩仿写的——墨迹里的辣油含量,跟牛吃货肉干窖的损耗记录分毫不差。
为验证真伪,孙二娘摆下“染布擂台”。李师爷雇来西洋染工,用化学染料调出艳丽色彩;少年则按《染经》古法,以曼陀罗花、野菊、艾草为媒,染出的布料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七种色泽变化。最绝的是他用辣油调制的“防伪染剂”——染过的布料遇水会显形,图案竟是荒鬼村的井台轮廓。
擂台赛当日,州府大人亲临评判。西洋染工的布料刚挂出,就被路过的蜜蜂蛰出七个洞——化学染料的气味激怒了红玉村蜂群;少年的古法染布则引来蝴蝶环绕,其中一只金斑蝶翅膀上的花纹,竟与《染经》扉页的曼陀罗图腾完全一致。
赛后,孙二娘正式收少年为徒,将染坊后堂的暗格打开。暗格里藏着的不是金银,而是历代染坊主的“救火记录”:宋代用染布堵河堤,明代用染烟传情报,最厚的一本,记着少年先祖与孙二娘祖父共守染坊的往事,字里行间夹着的曼陀罗花瓣,至今仍散发着蜂蜜香。
小满时分,少年改良的“四季染布”上市:春布染着带露水的曼陀罗,夏布浸过冰镇辣油,秋布缝着风干野菊,冬布絮着用蜂蜜粘合的棉花。李家集药铺见状,推出“药香染布”,却被村民发现是用过期药材泡制,最后只能低价卖给牛吃货当肉干包装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