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耕握着“丝”字刨刀削豆干,薄如蝉翼的豆丝竟自动卷成“春”“夏”“秋”“冬”四字。他将豆丝铺在“晾”字竹匾上,阳光穿过丝缕,在地上织出“丰”“收”“储”“藏”的光影。更奇的是,用“晨”字露水浸泡过的豆丝,入口竟能尝到朝露的清甜,细品还有“清”“爽”二字在舌尖化开。
小读研发出“诗韵豆丝”——将《豆腐诗话》中的诗句刻在刨刀上,刨出的豆丝就会自带诗意。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的豆丝细长如瀑,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豆丝染着枫糖色,最绝的是“粒粒皆辛苦”的豆丝,每根丝上都有极小的“汗”“滴”“禾”“土”四字,嚼起来竟有咸涩的回甘。
第二节:千压成字的豆干志
小工用“干”字压纹板制作豆干,板上的“韧”“香”“耐”“储”四字纹路压进豆干,竟形成天然的文字肌理。他将豆干埋入“陈”字陶罐,罐底铺着太奶的旧帕子,帕上“勤”字与豆干的“奋”字共鸣,三个月后开罐,豆干竟化作“励志豆干”,咬开可见“功”“夫”“不”“负”“有”“心”人六字排列。
最受欢迎的是“字谜豆干”——每块豆干里都藏着一个字,食客需用“品”字牙筷剖开,才能见分晓。有位秀才吃到“中”字豆干,竟高中举人;农夫咬开“田”字豆干,当年便获大丰收;就连孩童吃出“玩”字豆干,都能在迷藏中次次胜出,堪称字脉显灵。
第三节:百品千魂的豆腐宴
立冬那日,豆腐坊举办“百字豆腐宴”,七十二道菜品对应七十二地煞字。“丝”字区有“缠”“绵”“细”“长”四味豆丝,“干”字区摆“坚”“韧”“耐”“嚼”八样豆干,更有“腐乳”“油皮”“豆泡”等字系旁支,每道菜名都暗含太奶的解字智慧:“腐乳”即“福入”,“油皮”乃“有庇”,“豆泡”为“多宝”。
镇里的老学究尝了“论语豆干”——用《论语》句子压纹的豆干,竟拍案叫绝:“子曰‘食不厌精’,此豆干精在字,妙在魂!”他当场泼墨写下“字馔无双”,墨字落在豆干上,竟渗进肌理,成为可食用的“文”字作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