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民们纷纷拿出自家珍藏的诗句豆,有农夫的“汗滴禾下土,磨豆作字香”,织女的“素手点豆露,字成锦绣章”,就连牧童的短笛里,都吹出“牛背驮夕阳,字影碎山岗”的旋律。小嬃将这些诗句刻在“诗”字藤的年轮里,藤汁流过之处,石头发芽,枯木开花。
第四节:新脉鼎立的传承
夏至当日,三字藤蔓结出三颗“文”字果。“书”字果里藏着太奶的《豆浆笔谱》,“画”字果中是秀才的《字影画册》,“诗”字果内则飘出老和尚的《豆禅诗集》。小嬃将三件宝物供奉在字泉边,泉水竟自动分作三股,分别流向学堂、画坊、诗社。
镇西头的学堂从此书声琅琅,孩子们用豆汁习字,写出的“人”字能立住,“心”字会跳动;画坊的画师们以字入画,画出的“山”字有泉响,“水”字带豆香;诗社的诗人喝了字泉酒,张口即来“豆腐清白字清白,人心端正脉端正”的佳句。
终章:字魂万代的永续
如今,豆腐坊的三字藤已长成参天巨树,树冠覆盖十里方圆,每到夜晚就发出柔和的光芒,照亮整个村庄。藤蔓上的“书”“画”“诗”三字日夜旋转,转出的光尘落在行人肩头,化作“智”“美”“善”的胎记。
小嬃在树下建了“字魂新脉阁”,阁中陈列着太奶以来的所有字脉传承之物:断秤杆改的毛笔、血墨写的《豆腐字经》、蝶形发簪刻的印章。阁门上挂着她新写的对联:“一脉承千古,三字耀万春。”横批是藤蔓顶端的五瓣花:“永续”。
而那口老井,如今成了新脉树的根系源泉,井水中的字魂随着藤蔓的生长不断演化,从最初的“嬃”字,衍生出“书”“画”“诗”“耕”“商”等万千文字,如同枝叶般向四方伸展。有人说,在新脉树的最顶端,能看见太奶的影子与小嬃重叠,共同书写着四个大字:“字魂永新”——这是三百年的传承,也是永不停歇的新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