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鬼村日常:一场由广场舞引发的血案
黄鬼村的平静被一台破音响打破了。
村东头的赵寡妇去县城闺女家带孙子,回来时扛了台二手广场舞音响,往自家院子里一放,每天清晨六点准时播放《最炫民族风》。李大爷的牛听见音乐就发疯,王寡妇的鸡吓得不下蛋,最惨的是狗剩——他每天要骑车去县城送豆腐,路过赵寡妇家时,音响里的“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”总能让他手一抖,豆腐撒得满路都是。
“这玩意儿比外星飞船还吵!”狗剩拎着半块碎豆腐去找老周告状,“村支书,你得管管!”
老周蹲在村口抽旱烟:“赵寡妇男人走得早,跳舞解闷呢,你小点声儿。”
“解闷?”狗剩翻白眼,“她昨天跳《过河》,把锄头当船桨,差点敲碎我车窗!”
二、广场舞引发的乡村迪斯科
赵寡妇的广场舞越跳越出圈,竟吸引了隔壁村的老太太们。每天傍晚,二十多个老太太聚在她家院子里,挥舞着纱巾,把《酒醉的蝴蝶》跳成了《酒醉的大鹅》——队形乱得像被风吹散的稻草。
“赵姐,你这舞咋跟广播里的不一样?”隔壁村的王老太喘着气问。
“嗨,我改了动作!”赵寡妇擦着汗,“抬手是摘棉花,踢腿是赶鸡,扭腰是筛麦子,这不更接地气?”
这话传到黄鬼村小学,校长灵机一动,让体育老师把广场舞改编成“乡村韵律操”。于是课间操时,全校师生在操场上挥锄头(道具)、扭腰筛麦子,路过的货车司机以为进了“行为艺术村”,吓得猛踩油门。
三、老周的危机公关失败
狗剩联合几个年轻人写了封“降噪申请书”,递给老周。老周皱着眉看了眼,上面写着:“广场舞噪音超标,建议改为晨间默读《乡村致富手册》。”
“净整虚的!”老周把申请书塞进裤兜,拎着两瓶二锅头去了赵寡妇家,“他婶儿,你这舞跳得真好,就是能不能晚点跳?年轻人要睡觉。”
赵寡妇递给他一碗绿豆汤:“中!我改晚上跳!”
结果晚上跳得更热闹,赵寡妇买了串LED彩灯挂在树上,音响换成了低音炮,《荷塘月色》的鼓点震得墙皮直掉。李大爷忍无可忍,扛着锄头去砸音响,却被赵寡妇一纱巾抽在脸上:“老东西!我跳个舞招你惹你了?”
四、广场舞大赛与乡村F4
老周眼看管不了,干脆搞了场“黄鬼村广场舞大赛”,规定只能用农具当道具,还请了县文化馆的老师当评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