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欣赏这份“朴素”与“真诚”。就在《吾心安处》热度达到顶峰,几乎被捧上“国民歌曲”神坛的时候,一篇署名为“乐海一舟”的乐评文章,像一盆冷水,骤然浇下。
“乐海一舟”是国内一位相当资深的乐评人,以观点犀利、品味挑剔着称。他早年发掘过不少优秀的独立音乐人,在圈内颇有威望,但近年来,他的评论风格似乎越来越偏向于学院派和精英视角,对于市场上流行的东西,常常嗤之以鼻。
这篇题为《警惕廉价的温情:“吾心安处”的流行与音乐审美的隐忧》的文章,洋洋洒洒数千字,先是象征性地肯定了王强声音的质感和情感的真挚,但随即笔锋一转,开始了毫不留情的批判。
“……不可否认,《吾心安处》精准地捕捉并迎合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乡愁情绪和漂泊者的焦虑。然而,这种迎合,是否过于刻意和讨巧?其旋律简单,和弦陈旧,歌词直白得近乎口水化,除了反复吟唱‘心安’与‘故乡’,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音乐上的企图心和艺术上的突破。”
“……将这种缺乏想象力、制作粗糙(口琴的运用甚至显得业余)的作品奉为圭臬,是否反映了当下大众音乐审美的降级?我们是否正在用廉价的、糖水般的温情,麻痹自己,放弃了对更深刻、更复杂、更具挑战性音乐的追求?”
文章中,他还隐晦地提到了王强的“破音哥”过往,暗示其音乐基础薄弱,如今的成功更多是依赖人设和话题营销。“从一个因破音而走红网络的‘谐星’,到一个被追捧的‘治愈歌手’,这本身就充满了某种讽刺意味。我们需要的,是真正的音乐家,而不是贩卖情怀的‘故事大王’。”
最后,他将秦雅的《烧》拿出来对比,虽然也指出其技术上的瑕疵,但高度赞扬了其音乐的“力量感、实验性以及直面现实的勇气”,认为这才是“更有价值的音乐探索”。
这篇文章一经发布,立刻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“乐海一舟”的粉丝和一些自诩“品味高雅”的听众纷纷表示赞同:
“终于有人说真话了!《吾心安处》就是一首口水歌,听多了腻得慌。”
“没错,音乐性太差了,跟秦雅那首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