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元十二年(387 年),建康宫的椒房殿里,淑媛陈氏抱着刚出生的皇子落泪 —— 这个孩子不哭不闹,眼睛直直望着殿顶,仿佛看不到人间烟火。孝武帝司马曜赶来时,孩子正被乳母用汤匙灌奶,小嘴蠕动却发不出声音,帝心一沉:“莫非是个哑儿?”
随着年岁增长,司马德宗的 “不惠” 渐渐显露:冬天穿着单衣跑出门,被冻得嘴唇发紫却不知冷暖;夏天抱着炭火盆,汗水湿透衣襟仍浑然不觉。太傅谢安曾试探:“陛下可识得这是《尚书》?” 他盯着竹简发愣,半天扯下一片竹青放嘴里咬。朝臣私下议论:“昔有晋惠帝何不食肉糜,今主上竟似木偶。”
太元二十一年(396 年)秋,孝武帝暴毙于清暑殿。司马德宗被抬上龙椅时,正抓着案头的镇纸往嘴里塞。太傅司马道子扶着他冰凉的小手按下玉玺,墨迹染脏龙袍,他却对着殿角的铜鹤傻笑 —— 他不知道,这方玉玺即将成为权臣们争夺的玩具。
隆安元年(397 年),兖州刺史王恭举兵清君侧,剑指王国宝。司马道子吓得连夜斩了心腹,将首级送往王恭军营。太极殿上,司马德宗看着血迹未干的奏报,突然伸手去抓蜡烛,被宦官慌忙拦下。这一年,他第一次知道,皇帝的诏书可以杀人,也可以保命。
孙恩起义的烽火蔓延至会稽时,他正被宫女架着在御花园学步。听见宫外喊杀声,他突然挣脱,跌跌撞撞往宫门跑,嘴里发出含混的 “啊啊” 声 —— 或许是本能地想逃离,但没人知道他的恐惧。直到刘牢之的北府兵入城,他才被抱回寝宫,怀里还紧紧攥着掉落的金銮殿瓦片。
元兴元年(402 年),桓玄的战船顺江东下,建康城不战而降。司马德宗被废为平固王,押往寻阳时,桓玄特意来 “辞别”:“陛下可知,当年你父皇曾说朕有霸王之相?” 他瞪着空洞的眼睛,突然伸手去抓桓玄的玉佩,被侍卫狠狠推开 —— 这或许是他唯一一次主动表达厌恶。
桓玄败亡后,桓振的叛军冲进江陵皇宫,钢刀在烛火下泛着冷光。司马德宗蜷缩在龙椅后,听见桓振怒吼:“司马氏何负于我桓家!” 他被拖到阶前,突然想起哥哥安帝曾说 “此岂我兄弟意邪”,便拼命点头,口水顺着嘴角流到龙袍上。桓振看着这个痴傻皇帝,终究没下杀手 —— 留着他,更有价值。
义熙元年(405 年),刘裕的亲信王弘迎他回建康。船过采石矶时,他望着江面倒映的星空,突然指着北斗傻笑。王弘低声对左右说:“昔武帝云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’,今主上若醒,怕是要吓死。” 这句话,道破了所有权臣的心思:一个不会说话的皇帝,才是最好的皇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