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,让人感到有些压抑,但同时又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兴奋。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,如同一束束金色的箭,在桌面上投下了斑驳的光影,使得整个房间显得有些明暗交错。
李博士端坐在会议桌的一端,他的金丝眼镜在阳光下反射出微弱的光芒。他轻轻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,然后将指尖放在平板电脑上,快速地滑动着屏幕。随着他的操作,一份详细的研发进度表出现在了屏幕上。
“张华,经过我们团队连续一周的头脑风暴和方案推演,我们对研发计划进行了三方面的优化调整。”李博士的声音虽然略带一丝疲惫,但其中的兴奋之情却难以掩饰。他的目光落在张华身上,似乎在等待着他的回应。
张华微微点头,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。李博士见状,继续说道:“首先,我们保留了由三组工程师负责的技术微调方案。针对欧盟最新出台的那项技术标准,我们已经完成了 78%的适应性测试,重点攻克了智能控制模块的兼容性问题。就在上周,我们成功解决了低温环境下的信号延迟 BUG,这对于整个项目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。”
他稍微停顿了一下,然后将手指准确地指向屏幕上的红色箭头,继续说道:“不仅如此,我们还对产品化环节进行了调整。原本这些环节是并行推进的,但现在我们提前了它们的进度。具体来说,我们重新分配了硬件测试组和软件调试组的人力资源,将芯片封装和系统集成这两个环节的工期压缩了整整 12 天。”
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兴奋,“按照目前的进度,星际航行智能控制单元的样机已经顺利完成了最后一轮内部调试。与此同时,深海探测芯片的耐压测试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,不仅达到了原计划的指标,还超额完成了任务——这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半个月,使得我们能够比预期更早地进入第三方检测阶段。”
张华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地敲击着,似乎在思考着什么。他听完报告后,微微颔首,表示对团队工作的认可。接着,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会议室里的每一位研发团队成员,说道:“你们连续三周的加班确实没有白费,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。然而,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,在测试阶段,我们必须坚守质量红线,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。”
他特别强调了智能控制单元的测试要求,“对于智能控制单元,我们要模拟长达 10 万小时的星际航行环境,确保其在极端条件下也能稳定运行。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,但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它。
深海芯片需要在马里亚纳海沟级别的压力舱中连续运行整整 30 天,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因为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,任何一个焊点的松动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,进而让我们失去市场的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