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,到硅谷早期的那些车库英雄……
他赞美了那种不畏权威、勇于探索、并最终用智慧之光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真正的创新者精神。
台下的气氛,渐渐变得轻松而专注。
许多人都在暗自点头,为林轩这种不落俗套的开场白而感到耳目一新。
然而,就在众人以为这会是一场充满了人文情怀和理想主义色彩的“务虚”演讲时,
林轩的话锋,却骤然一转,如同出鞘的利剑,寒光四射!
“但是,”他的声音陡然拔高,目光也变得锐利如鹰,
“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,在商业的逐利本性和资本的无情驱动之下,
那种纯粹的、以推动人类进步为最终目标的‘创新者精神’,
在某些时候,在某些曾经被我们顶礼膜拜的‘科技灯塔’身上,
正在以一种令人痛心的方式,悄然……甚至公然地,走向它的反面!”
“它们,正在从昔日屠龙的‘勇者’,蜕变为今天阻碍后来者前进的‘恶龙’!”
虽然林轩自始至终都没有直接点出“苹果”的名字,
但他接下来所列举的、那些发生在“某些曾经伟大的科技公司”身上的创新者窘境与七宗原罪,
其每一个字,每一句话,都像是一柄柄无形的重锤,
狠狠地、精准地、毫不留情地,砸在了远在M国库比蒂诺的苹果,
以及其所有拥趸和辩护者的脆弱心脏之上!
第一宗罪:创新的惰性与对“功劳簿”的迷恋!
林轩指出,一些曾经依靠颠覆性创新而崛起的公司,
在功成名就之后,往往会因为惧怕“自我革命”可能带来的短期阵痛,
而满足于在原有的成功产品上进行挤牙膏式的微小迭代,
最终在真正的新技术浪潮面前,错失先机,被时代无情抛弃。
(这,无疑是在暗讽苹果在乔布斯之后,iPhone的创新乏力与设计保守。)
第二宗罪:生态的围墙与对用户的“精神绑架”!
他痛斥那种以邻为壑、构建封闭技术生态、并通过各种手段(如不兼容、高转换成本)将用户牢牢“囚禁”在自家“黄金鸟笼”之内的行为。
这种行为,虽然能在短期内攫取超额利润,但最终必将因为扼杀用户的选择自由和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,而被更开放、更普惠的生态模式所取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