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熹微,紫禁城还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,养心殿内却已隐隐有了动静。隆裕太后在之前与我深入交谈后,心中对皇室的未来有了新的期许,也对我的成长和担当深感欣慰。于是,她轻抬手指,对身旁的太监说道:“去醇亲王府,传摄政王进宫,就说我有要事相商。”太监领命,匆匆离去。
1912年,溥仪退位清王朝灭亡后,那是个天翻地覆的年份,载沣的生活也自此被彻底改写。此时的王府内,摄政王载沣就像一个寻常富翁一般生活。载沣回归醇亲王府,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。王府内依旧维持着一定的规制,但已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与权势氛围。他辞退了大部分不必要的仆人,生活变得简约而低调。每日,他会在王府的花园中散步,看着园中四季更迭,花草树木的荣枯仿佛也映射着他内心的起伏。
王府的开支也逐渐减少,不再像以往那般奢靡。载沣亲自过问家中的各项事务,对财务精打细算,开始学习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维持王府的运转。他会与家人一起用餐,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,教年幼的子女读书识字,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一丝慰藉。
曾经,我身为摄政王,肩负着匡扶皇室、延续大清国祚的重任,可一切在那纸退位诏书下化为泡影。起初,我满心都是迷茫与失落,每日待在王府中,像个被抽去了主心骨的人,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发呆。往昔出入紫禁城,众人前呼后拥,如今却只能在这府邸里,听着外界新政权建立后喧嚣又陌生的声响。
载沣的心境变得极为复杂。起初,他充满了失落与无奈,大清的覆灭让他深感自己辜负了列祖列宗的托付,心中满是愧疚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逐渐接受了现实,开始反思过去的种种。
他不再执着于恢复清朝的统治,而是希望能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为家人和皇室谋求一个安稳的生活。对于政治,他已心灰意冷,不愿再卷入任何纷争。他常常独坐书房,翻阅古籍,从历史的兴衰中寻找答案,思考人生的意义。
看着家中那些曾代表皇室荣耀的物件,回忆如潮水般涌来。我想起溥仪小时候在宫中的模样,那时我还满怀期望,想着能助他成为一代英主,延续大清的辉煌。可世事无常,我们终究没能挡住时代的洪流。
外界的局势变幻莫测,面对民国政府的新政策不断出台的各种措施。我小心翼翼地关注着,保持谨慎的态度,不敢有丝毫出格的举动。他不再参与政治活动,但会关注局势的发展,默默地为皇室的未来担忧。当听到一些关于皇室权益受侵犯的消息时,他会眉头紧锁,心中暗自叹息,却也明白无力改变大局。出门时,面对那些异样的目光,我只能默默忍受。曾经的旧部,有的为求自保,早早投向新政权;有的和我一样,心有不甘却又无能为力,偶尔相聚,也只是相对无言,感慨命运的捉弄。
家中的生计也成了问题。虽然还有些积蓄和产业,但随着社会变革,许多产业的收益大不如前。我开始学着节俭度日,辞退了一些不必要的仆人,削减开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