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械厂这几年的效益越来越差,秦越去年买断后就回乡下帮父母搞起了养殖。
年轻人肯开拓,湖鲜生意做得红红火火,不论是不是节日,只要有湖鲜上市,他就会往叔叔家送一大篓尝鲜。
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,庭院里还算凉快,谢军把大圆桌搬了出来,一大家子乘着风凉围着圆桌吃喝起来。
清炖甲鱼、酱爆黄鳝、栗子炒鸡、清蒸大闸蟹、蒜蓉小龙虾,还给即将步入青春期的秦晔晨蒸了一只小公鸡,光肉菜就上了五六道。
大人们喝啤酒,孩子们喝汽水,推杯换盏、和乐融融。
“妈,那里是谁家?好气派啊!”
和丈夫吵了一架回娘家的白秀媛,受不了娘家逼仄的老破房,草草扒了几口饭,就带着小儿子出来散心。
贺熙明真是没用,既然知道在第一轮下岗名单里,不买点礼品去找领导走后门,反而在家喝酒耍酒疯,气得她跟他大吵了一架。
吵完没地方去,只好带着老四、老五回了娘家。
老大、老二和老三跟公婆住,本来是想让公婆养的,可惜几个妯娌都不是省油的灯,言明寄住可以,但三个半大小子的口粮得给。以后要是让公婆帮忙找工作,花多少钱也得大房自己出。
白秀媛气得和她们吵了一架,但有什么用呢?不还是得让三个儿子寄住在婆家。
要是贺熙明早年也能考上战备汽车队就好了,像秦峥一样分到一套四五室的房子,哪里还用看婆家那些人的脸色。
可惜他是个没出息的,马上连工作岗位都要保不住了,等下了岗,机械厂的家属房就会被单位收回去,到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办呢!
真烦人!
不知不觉来到山脚下,被小儿子羡慕的惊叹拉回现实。
望着谢家五层楼的大别墅,听到从花团似锦的庭院里飘出来的欢声笑语。
她知道那里是谢姎的哥嫂家。
谢姎的哥嫂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,自联产承包以后一年比一年发达,村里通往镇上的路是谢家捐钱修的,路两边的防尘树是谢家捐钱种的,大队好几个山头都被谢家承包下来搞什么大棚种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