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登楼》杜甫(2 / 2)

创作背景

杜甫创作《登楼》时,唐朝正处于复杂艰难的局势,个人也历经坎坷,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该诗的创作背景。

社会背景:国家内忧外患

藩镇割据之困:安史之乱后,唐朝元气大伤,地方藩镇势力逐渐坐大。这些藩镇拥兵自重,表面上尊奉朝廷,实则在自己的领地内自行其是,掌控军事、财政大权,不服从中央调配,严重威胁到唐朝的统一和稳定。他们之间还时常发生争斗,导致地方战乱频繁,百姓生活困苦不堪。杜甫目睹了藩镇割据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,深感忧虑。

边疆战乱之危:此时,唐朝边疆也不得安宁,吐蕃等外族势力不断侵扰。吐蕃趁唐朝内乱、国力削弱之际,多次出兵攻打唐朝边境地区,占领了不少领土,给边疆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。边疆战事吃紧,朝廷既要应对藩镇问题,又要抵御外敌入侵,疲于奔命,国家局势岌岌可危。杜甫对边疆战事极为关注,为国家的安危忧心忡忡。

个人经历:漂泊与忧国情怀

漂泊西南的艰难生活:杜甫一生仕途不顺,长期过着漂泊流离的生活。在创作《登楼》时,他已辗转至成都,在亲友的帮助下搭建了草堂,暂时有了安身之所。但生活依旧困苦,时常面临缺衣少食的困境。尽管自身处境艰难,杜甫却从未停止对国家命运的担忧,他的诗歌始终紧密关注着社会现实。

心系国事的情怀:杜甫自幼胸怀大志,渴望能为国家效力,实现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政治理想。即便在漂泊过程中历经磨难,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始终坚定不移。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,他心急如焚,却又无能为力,只能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,《登楼》便是他这种情怀的真实写照。

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

杜甫《登楼》的创作背景,包括社会的内忧外患以及个人的漂泊经历与忧国情怀,深刻影响了诗歌的情感表达,使其蕴含丰富而深沉的情感。

社会背景的影响

增添忧虑与悲愤:藩镇割据使国家四分五裂,边疆吐蕃侵扰让百姓生灵涂炭,唐朝面临严重内忧外患。这种社会背景让杜甫对国家命运充满忧虑,诗中“北极朝廷终不改,西山寇盗莫相侵”,既表达对唐朝朝廷的坚定信念,又对入侵的“西山寇盗”充满愤慨。目睹国家在战乱中衰败,百姓受苦,他内心悲愤难平,情感表达更为强烈,体现对国家前途深深担忧和对侵略者的痛恨。

最新小说: 副本求生:我靠善良杀疯了 要说虫王有老公,他又争又抢 盾勇:寒怒屠穹 宿主扮演炮灰后,把任务目标撩了 LOL:鸟巢开始横推八赛季 崩坏之阴阳之律者 叶罗丽精灵梦之有终 开局觉醒暗黑帝皇,无敌登场 复活后,我被迫当文抄公 小牧师在收容神性诡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