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项技术,几乎在同一时间实现了突破,并且目前已经全部制造出了原型机,准备开始测试。
首先是量子跃迁引擎。
其最大的优势,是无需借助超空间,亦或是子空间,而是能直接通过量子隧穿实现短距离跃迁,并且...
并不像超空间飞行那般需要时间,而是瞬间抵达。
不过,目前的首台原型机,最大跃迁距离只有500万光年左右。
也就是说,只能完成跨星系级别的量子跃迁。
不过,虽然优势很明显,但风险...
也同样是有的。
理论上,通过量子隧穿来实现跨星系跃迁,会有0.00001%概率舰体以及舰员...
会有与平行宇宙版本互换的风险。
也正是因为如此,量子跃迁引擎的测试过程中,林韵已经下达了死命令,只能进行无人测试。
并且,在这个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之前,这项技术即便是测试通过,也不会大规模装备,最多只会装备少量战舰,用于一些特殊需求的作战。
至于量子护盾。
这可是个好玩意。
其主要表现为,在舰体表面形成概率云,使攻击“恰好错过”实际舰体。
最大的优势是,无论你是能量攻击也好,空间攻击也罢,亦或是其他什么攻击...
最终,都会受到概率云的干涉以及影响。
当然了,好东西都有弱点,量子护盾同样也有。
虽然堪称是万能护盾,但在持续遭受同频攻击会导致护盾算法崩溃。
也就是说,这并非是无法攻破的护盾。
只要找对方法,一样是可以突破的。
可即便如此,依旧无法掩盖其优势,更别说,林宇已经下令,让科学部研究是否可以让战舰同时打开量子护盾与空间护盾。
量子护盾在外层,作为第一道屏障。
而空间护盾则在内存,作为第二道屏障。
如果可以做到的话,那么之前那些问题也就都不是问题了。
不过,按林韵所说,似乎有些困难。
因为量子护盾与空间护盾会互相干扰,科学部需要更多时间,来研究如何解决这种干扰才行。
------
从联邦410年开始。
在巨大的战争压力之下,科学部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