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明深知,有人会将昏沉误解为入静,而那种象做梦似的状态实际上属于昏沉。真正的入静,是一种身心轻安的状态,并非是稀里糊涂什么也不知道,而是有一个念头在那里,观照在那里,轻松、舒适、安祥宁静。他开始深入思考昏沉与入静的区别。
他明白,昏沉是一种模糊不清醒的状态,而入静则是一种清醒、轻松、安祥宁静的状态。为了追求真正的入静,他开始努力避免昏沉,并深入理解如何保持清醒。
他也明白,在入静的状态中,有一个念头在那里,观照在那里。他开始学习如何保持这个念头,如何观照自己的身心。他了解到,只有通过持续的观照和念头,才能真正实现入静的状态。
身心轻安是入静的重要表现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他开始注重身心的平衡和健康,通过调整呼吸、放松身体和保持平静的心态来实现身心轻安。只有身心真正达到轻安,才能真正进入入静的状态。
李明意识到打坐时出现昏沉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,包括饮食不调、姿势不调和身心疲劳等。因此,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修炼习惯,并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。
饮食习惯方面,他开始注意避免过饱、过油腻、过咸的食物,以及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。他尽量保持饮食清淡,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,以确保气能够顺畅流通。饭后他也尽量不再马上练功。
坐姿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他的重视。他努力保持标准的盘腿姿势,避免腰部疲劳。同时他也注意身心不要过于松懈,以免导致昏沉。良好的坐姿是进入入静状态的关键。
他也了解到身心疲劳会影响修炼效果,因此决定在感到疲劳时不再勉强练功。他调整了自己的修炼时间,确保在身心状态良好的时候进行打坐。他还学会了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修炼时间,以保持良好的状态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明逐渐克服了打坐时的昏沉问题。他开始感受到身心轻安、安祥宁静的入静状态。这时,他对坛经中的教诲有了更深的理解:“心念不起名为坐,自性不动名为禅”。
他开始专注于正确的打坐姿势,了解到正确的姿势不仅可以防止昏沉和杂念,还有助于任督二脉之气的畅通。他努力保持脊柱挺直,双手结印,双腿舒适地盘坐,以确保气血流通无阻。
为了防止昏沉,他调整了修炼顺序,开始在睡前进行一段时间的打坐。他认为这有助于身心放松,减少昏沉的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