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清晨,天还没亮,苏东曦就率领部队远离道路,朝西北方向行进了一段距离,然后隐匿进了树林。
敌人的工事已经修建至半成,他们此刻处于被动局势,如果再被越军发现,就必然会失败!
进入树林后,苏东曦道:“指导员,你带领部队继续休息,让大家养精蓄锐,其他连领导,跟我去实地考察!”
昨晚,虽然雨下的很小,部队也没有休息好。时不我待,今天必须养精蓄锐,到了晚上,一定要打通这个隘口!
由谭排长带路,苏东曦带着连长、副连长,开始向隘口进发。
这里属于丘陵地带,地形起伏不平,农作物与中国的相似,田地里种着大豆、红薯,还有玉米和高粱。
他们借助玉米、高粱来隐藏身形,利用沟壑进行迂回,大约四十分钟后,就抵达了隘口的前沿。
在距离敌人工事五百米的地方,道路左侧有一个小岭头。上面生长着一些松树和越南槐,树木虽然不如其他地方茂密,但也可以用来观察和隐藏。
一行五人在谭排长的引领下,从西南面的沟壑中爬上岭头,谭排长弯下腰,手指着前方说道:“你们看。”
众人趴下身子,拿起望远镜,开始观察。
对面正如谭排长所说,几十个越军正在挥汗如雨地修筑工事。
工事以道路为界,向两边延伸,宛如鸟的两个翅膀。每边的长度,大约在一百五十米左右。
可以看出,这里原本是连为一体的,由于修路,被截断成了两段。
从这个位置看,东面工事的尽头,黑乎乎的,大概就是谭排长所说的山洞。西面则无法看到。
现在敌人的工事,已经修到了近一米高,估计,再过一两天,就可以修建完成了。
远远望去,这处工事修筑得极为坚固,墙体厚度大约有四十公分,待到水泥凝固之后,手榴弹恐怕难以将其摧毁。
一名越军上尉从西面工事的角落里走了出来,朝着东面大声呼喊着什么。
紧接着,一队士兵跳出工事,走了四五十米后,从小河上一跃而过,来到前方的开阔地带,也就是那片灌木丛中开始巡逻。
这个信息很重要,有了这条河,夜晚敌人就不会随意越过。同时,可以潜伏在河边,进攻时,也可以轻易跳过去。
灌木林里,稀稀拉拉地栽种着一些树木。灌木也并不密集,每隔三四米才有一丛。
有了士兵巡逻,这倒也算是件好事,至少说明灌木林中没有埋设地雷。当然,按照越军的德性,在未来大概率还是会埋设的。
西面出来了一队越军,正沿着道路朝这边走来。
如此看来,越军并非只是单纯地修筑工事,他们同样保持着高度的警惕,没有忘记在周围进行巡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