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仍任其为西城太守,申仪感刘备信重之恩,书信劝降上庸申耽。
十月末,上庸、房陵全入刘备之手。
刘关张会合后,分兵三部,一部取龙亭,一部取定远,刘备自领大军取成固。
时汉中已入夏侯渊之手,麾下曹兵精锐及汉中降军合计九万余人。
刘备方面,西路大军三万八千人,东路大军去除赶赴江陵的赵林部曲,尚有六万余人。
双方兵力相当,曹军虽占汉中地利,却为新定,粮草辎重依赖长安杜袭筹措,所幸秋收不过数月,短时间内并无粮草之忧。
刘备集团则不然,虽为东西两路,实则西路兵少,又有堵截曹军后路,切断粮道,乃至拖延曹军增援的重任,故而采取守势,轻易不得进兵。
至于东路大军,虽然依赖巴郡与荆州运输粮草支撑,但从纸面上看,武有关、张、马三员绝世猛将,文有庞统、张松为谋士,赵林想不出有输的理由。
十一月初,有两封书信自江陵而来。
赵林接住,展开来看。
第一封是诸葛亮来信,言说陆逊已率兵悄然进城,诸葛亮有意展露其行踪,是为震慑江东,绝其觊觎之心。
目前江边烽火台已筑造半数,诸葛亮特命谢旌领羌骑两千,汉骑五百,来襄阳屯驻,以防曹军效仿围魏救赵故计,攻襄樊而救汉中。
若江陵有战事,亦可通过现有的烽火台快速传信,赵林便可率精骑快速南下支援。
可谓一举两得。
另一封书信,却叫赵林有些诧异。
其书无丈夫气,确为闺阁姿。
笔软如绵,于曲中求直;
墨淡似雾,在淡里藏神。
横若春堤弱草,竖如静女垂簪。
观其字,如见临窗对月,研墨拈毫,玉腕风情,皆融入点画之中。
其信略曰:
“柏轩贤弟亲启:
”自江陵一别,倏忽数月,望弟安康。
妾孤孀多年,早将尘缘看淡,不意遇孟起君,其磊落英气,动我沉寂之心。
虽未言明,然两心相照,似有灵犀。
此皆赖贤弟居中周全,衔结之德,联谊之恩,没齿难忘。
今孟起君奉命出征,烽火路远,音信隔绝。
念其转战沙场,锋刃相交,妾日夜悬悬,忧思甚重。
弟久在军中,消息灵通,不知近日可有孟起消息?
其起居安否?身体康健否?
若得片言,还望速告,以慰焦灼。
另附书一封,乃妾致孟起者,言辞浅陋,不过寻常絮语。
盼弟代为转呈。
愿他见字如面,知有人在江陵倚门而望,盼其早归。
秋风渐凉,赵府安好,弟无需挂念,亦望保重自身,不赘言。
妾乔氏顿首。”
赵林看罢,怪笑一声,谓陈安曰:
“看看,大乔阿姐有了心上人,便对我这个弟弟‘不赘言’矣。”
说着,将大乔手书盛在一木匣之中,提笔写上“致马孟起”。
言道:“明日传讯之时,叫驿卒将此信一同带上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