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开始陈先生造那么多机器人,我还以为要放弃我们这些普通人呢,没想到是为了让我们有足够时间适应太空环境。”
“哎,你们说陈先生造这么多机器人干啥?到时候运到太空多费劲啊?”
“你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,陈先生明明可以到了南天门再变出来,现在我们地面人口的工作量根本用不完,就算分批去太空训练,剩下的人也完全够用。”
“你们这觉悟啊,难怪被分到普通组,这几年龙城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你们没注意吗?”
“当然注意到了,每半年就有新产品淘汰旧产品,但这跟我们说的有啥关系?”
“就是,有话直说呗,你不也是普通组的吗?我倒要听听你能说出什么道理来。”
那人清了清嗓子:“这不明摆着吗?产品不能光在实验室里测试,得拿出来实际用用才知道行不行。”
其他人听了都觉得有道理。
“可这也太浪费了,现在龙城9区外面堆满了淘汰产品,都快成垃圾山了。”
“切,要是搁末世前确实浪费,毕竟那些都是地球资源,但现在我们都要离开地球了,陈先生又能变出物资,在地面上试错不比将来在龙城号上出问题强?”
“嗯,有道理。”
.......
这段食堂里的闲聊,正好说中了陈帆和科技部的想法。
即便陈帆穿越带回的未来科技已经经过大量实验验证,但是龙城科技部仍然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,确保万无一失。
就像那台火箭推进器,明明不是未来龙城号需要的动力系统,科技部还是把它造出来了,这套系统计划使用一年,之后就会升级新动力。
科技部为何这么做?因为这套一年就淘汰的动力系统,是一批35岁以下的年轻研究员设计的,这是为了让第二代科研人员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机会,他们也没有辜负老一辈的期待,从无人到载人测试,只用了八个月就成功运行了。
至于那些资深研究员,这五年一直在憋大招,研究一台接近实现空间折叠的超级发动机。
有个年轻的飞船引擎研究员曾经问一位老教授:“孙教授,距离完全撤离地球只剩30年了,全球科研机构都在抢时间,陈先生为什么不直接从未来带回来龙城号的引擎,非要我们一步步研发?”
孙教授笑骂道:“我们有陈先生这个外挂,又有全套未来科技,你小子还老想着走捷径。”
“就算给你未来引擎,你会用吗?会修吗?最关键的是,最顶级的燃料太阳系里根本没有。”
“听燃料组的老张说,那种燃料是宇宙暗物质,知道黑洞吗?理论上这种暗物质就是形成黑洞的原因。”
年轻研究员嬉皮笑脸地说:“我哪能不知道,这不是想加快进度嘛。”
孙教授推了推眼镜:“你都连续工作8个月了,该休息几天了。再这样下去,体检不合格你就得留在地球了。”
年轻研究员得意笑道:“孙教授你落伍了,你赶紧用5000积分去医疗部打一针吧,我现在感觉整个人就像二十岁的小伙子,龙精虎猛。”
孙教授瞪大眼睛,“难怪你小子被隔壁投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