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在这极致的尊崇与威仪之下,却涌动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微妙。
周承禹的面容隐在平天冠垂落的旒珠之后,看不清具体神情。
他微微抬手,动作沉稳,带着符合身份的威仪,示意众卿平身。
这位新君,并非名正言顺的继位圣皇,而是暂代圣位,监国理政!
圣上为封印冥殿殿主,以自身为祭,流放强敌于时间长河,此乃惊天动地的牺牲,亦是圣朝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仓促之间,国不可一日无主。
在皇室宗老、重臣阁老以及背后各方势力的博弈与妥协下,拥有较高威望、且在圣皇最后岁月中颇受倚重的四圣子,被推上了这“圣位”。
他拥有圣皇的仪仗,行使圣皇的权柄,接受圣朝的朝拜。
但所有人都知道,那龙椅之上暂时坐着的,只是一个“代行者”。
四圣子在登基前已经下了三道圣旨。
第一道圣旨,定名分,稳朝纲。
周承禹率先昭告天下,重申己身仅为“监国”,圣位归属待圣皇最终遗诏或宗庙大议而定。
此举看似自限权力,实则高明至极。
既堵住了急于拥立或质疑其合法性的悠悠众口,避免了登基即陷入继承权争议的泥潭,又展现出不恋栈权位、以社稷为重的姿态。
初步赢得朝野部分好感与观望者的信任。将烫手山芋暂时悬置,为自己争取了宝贵的施政时间。
第二道圣旨,收疆土,固根本。
以雷霆万钧之势宣布大齐圣朝彻底并入大周版图,南华州自此再无大齐!
此乃经天纬地的壮举,一举终结两朝并立之局。然而,亦不乏有识之士私下议论:此功虽伟,却更多是借了先圣皇的“余威”。
毕竟,先圣皇在世时,已以无上手段逼走大齐天子,瓦解其统治根基,大齐早已名存实亡。
周承禹此举,更像是顺势而为,完成最后的收尾,将既定事实以圣旨形式昭告天下,巩固大周在南华州的绝对霸权。
正当众人以为这位“准天子”的手段不过尔尔,或仅擅于收拾残局时,第三道圣旨的颁布,如石破天惊,彻底扭转了天下人的看法!
圣旨言:立“三教并举”之策,敕封梵净佛门、天门儒山、四象道宗并立为大周国教!
此旨一出,南华震动!
这绝非寻常的尊崇宗教!
此举无异于将原本超然世外、与圣朝并立甚至现如今隐隐凌驾其上的三大至高教派,以“国教”之名,正式纳入大周圣朝的统治体系与法理框架之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