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客官,您说……双倍?如今市价一石米五百钱,您愿出一千?”
那胡商晃了晃手中沉甸甸的钱袋,笑道:
“一千又何妨?米好,我照价收!”
乡民大喜过望,连忙点头:“好嘞,您稍等,我这就回家搬粮!”
像这样收购粮米的外地富商,最近建业街头一下冒出好几个,个个出手阔绰,令本地米价扶摇直上。
不到半月功夫,江东各大粮市米价翻了一番还多。
寻常百姓叫苦不迭,米铺前天天挤满抢购人潮,就怕再晚一步连高价米都买不到。
朝堂上,负责漕运的官员愁眉不展地向孙权禀报道:
“启禀陛下,近半月来各地粮价暴涨,远超寻常年份。”
“民间已人心惶惶,纷传今年大旱歉收,粮荒将至。”
孙权闻言心头烦躁:
“可查明缘由?今年各地降水正常,怎会歉收?”
官员们面面相觑,一时无人能答。礼部尚书步骘试探道:
“或许近来商贩惜售,囤积居奇,造成粮价虚高?请陛下明令平抑便是。”
“朕岂会不知平抑?”
孙权沉声道。
“叫司农寺开仓卖粮,稳住米市!”众臣齐声应诺。
然而,还不待朝廷放粮奏效,另一头又出了变故。
江东素有官盐铁专卖制度,盐铁之利乃国之命脉。
然而近来民间突然出现大批来历不明的私盐和铁器,不但质量不差,价格却比官价低廉许多。
一时间,无论城镇乡野,许多商贩都在兜售低价私盐粗铁。
百姓趋利,争相抢购囤积,使得官营盐铁滞销,价格狂跌。
吴国朝堂再度震动。
又过几日,工部侍郎面色如土地向孙权禀报:
“启奏陛下,不知何故,最近盐价铁价大幅跳水,盐价已不足官价三成,铁器更是贱如粪土!”
“朝廷库藏盐铁堆积如山却卖不出去,国库税收锐减哪!”
孙权拍案而起:
“怎么连盐铁也出事了?!”
顾雍捻须沉吟:
“粮价暴涨或因收成欠佳,但盐铁暴跌,恐是民间盗采泛滥所致……”
陆逊蹙眉接道:
“莫非各地盐井铁矿失于管制?下官这就派人彻查严打私盐私铁!”
孙权烦躁地挥挥手:
“先解决燃眉之急!速从别处调拨银钱补贴军饷,莫因盐铁价贱误了军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