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陛下。”
就在这时,杨仪缓步走出,拱手行礼,语气中带着几分恭敬,“孟公所言千真万确。国库中的黄金与都城外的粮仓,陛下皆可派人查验。臣所言若有半点虚假,甘愿领罪。”
刘禅沉默片刻,点了点头。
谁都知道,杨仪绝不敢在朝堂之上信口开河,更何况孟光已提供了诸多细节。
“另外,陛下,”杨仪继续道,声音沉稳而有力,“臣已与曹魏、东吴两国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。今后每月,商队皆可带回如此多的黄金与粮食。陛下无需再为国库空虚与百姓温饱之事忧心。”
杨仪的这番话,几乎将刘禅拱上了云端。
国库充盈,百姓安居乐业,刘禅只需坐享其成,无需费心费力。
一国之强盛,无非取决于国富与民安,而杨仪仅凭一己之力,便将这两大难题一一化解。
刘禅心中不禁感慨万千,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削弱杨仪的权势。
整理了一番心情,刘禅深吸一口气,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:“杨爱卿,朕甚是好奇,这一切你是如何办到的?”
杨仪微微颔首,不紧不慢地解释道:“陛下,臣不过是凭借一些新奇之物,加价售予曹魏与东吴而已。臣设立商帮,建造作坊园子,便是为了生产这些货物。待货物生产完毕,再由商队运至曹魏与东吴,以黄金或粮食交易,而非收取普通钱币。”
曹魏的钱币在曹魏境内尚可流通,但一旦跨越国界,来到蜀汉,便如同废铜烂铁,毫无价值。
唯有黄金与粮食才是真正的硬通货,能够在各国间畅通无阻。
杨仪口中的新奇货物,顿时引起了刘禅的浓厚兴趣。
他接过孟光呈上的宣纸,细细端详起来。
“杨爱卿,这‘望远镜’、‘水月鉴’等物,朕闻所未闻,难道这些都是你亲手研制的新奇货物?”刘禅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好奇与期待。
杨仪微微一笑,颔首答道:“陛下所言极是。不仅如此,陛下手中的宣纸,也是臣改良而成的。”
经杨仪这一提醒,刘禅这才注意到,手中的宣纸与普通宣纸大不相同。
其质地更为细腻,触感如丝绸般顺滑,字迹清晰,毫无墨迹晕染的迹象。
刘禅不禁心生好奇:“杨爱卿,这宣纸有何独特之处?你且为朕细细道来。”
杨仪从容不迫,娓娓道来:“陛下,这新型宣纸的制作材料与工艺,皆与古法宣纸截然不同。臣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进行了多次改良,最终研制出这更为丝滑、不易破损的宣纸。它不仅适合日常文书使用,比起竹简更为轻便,且造价低廉,实为文书革新之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