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倍?”高楷笑道,“这柳忠,倒是个人才。”
“传我令,让他来长安展示一番。”
“让益州府衙提供路费,他妻儿也可带来。”
“是!”唐检点头,忽又说起一事。
“大王,那周大吉,该如何处置?”
“将他家产充公,流放到黎州。”
“他那书肆,让益州府衙接管,作为官刻坊。”
“遵令!”
数日后,消息传到成都,全城百姓轰动。
柳忠这名不见经传的匠人,竟一步登天,得了秦王青睐,让他去长安做官,还可以带上妻儿,由官府出路资。
这简直做梦也不敢想!
一时间,柳忠大名家喻户晓,连带着周家书肆,也名声大噪。
不过,这时候,早有衙役贴上封条,以示书肆易主。
“快走!”一队甲士推搡着周大吉,从门前经过。
此时,他头戴木枷,手缠铁杻?,脚上束着械镣?,披头散发,狼狈不堪,惹得围观百姓议论纷纷。
“活该,这硕鼠也有今天!”
“痛快!秦王是青天大老爷,为我等小民除害。”
“是极!”
另一厢,崔鸿渐笑道:“从今往后,尔等便是官刻坊匠人,不必担心失业。”
“从前克扣的工钱,可到府衙登记领取。”
“韩正、王介,你二人技艺娴熟,便为工头……”
“刺史且慢!”柳忠忽然开口,“小人与韩正、王介同事多年,颇为投契,可否容小人带他们同去长安,为秦王展示?”
崔鸿渐自无不可:“你且带去便是。”
“今后飞黄腾达,可莫要忘了今日呀!”
“一定!”柳忠满口答应,“刺史再造之恩,小人必定报答。”
韩正、王介没想到,竟天降喜事,不光成为官刻坊工头,还可前往长安,拜见秦王。
一时间又惊又喜,语无伦次:“谢刺史,谢柳……官人。”
崔鸿渐感叹,这可真是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。
“柳忠,你家贤妻经孙神医诊治,已然大好。”
“你可择日启程,去长安拜见大王,莫要耽搁了。”
“是!”柳忠连忙应下。
翌日,由官府派士卒护送,一行人从成都出发,跋山涉水,经山南西道,花了数日时间,终于来到长安。
“这就是长安城么?”
望着城中宏伟气象,一行人张大了嘴,满脸惊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