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得令!”众人轰然应诺。
……
话分两头,岐州、雍县。
城楼之上,王宗仁远望城外连绵大军,面沉如水。
“祁山道、陈仓道二路奇兵如何了?”
陆纪览拱手道:“禀大将军,两路奇兵正如预料之中,逼近目的地。”
“祁山道一路,已沿渭水逆流,至上邽城外。”
“陈仓道一路,经秦岭栈道,已然接近黄花县。”
“途中可曾遇到伏兵?”王宗仁询问。
“不曾。”陆纪览摇头,“两路潜行,皆是顺畅。”
王宗仁默然不语,心中却是纳闷:高楷麾下奉宸司校尉,遍布邻近诸道。
怎会毫无所觉?
依他设想,两路奇兵扮作渔民、商贾,即便不被人看破,也会遭到盘查。
如今却顺风顺水,反倒叫人惊疑。
正思量时,忽闻一声低呼:“秦国公竟不在军中?”
王宗仁循声望去,浓眉一拧:“许晋,你如何得知?”
许晋一五一十道:“下官曾有耳闻,秦国公每逢大战,必定身先士卒,抑或于阵前指挥,绝不会缩在后头。”
“如今,下官百般探查,却未见秦国公身影。”
陆纪览不以为然:“兴许高楷疲倦,于帐中休息。”
“绝无可能!”许晋断然否决,“主帅为三军之表率,秦国公久经沙场,怎会不知?”
“何况,这数日以来,我仔细观察,高军兵马调动,颇为迟滞,围而不攻,并不见士气激昂,反而一派平静。”
“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,我料秦国公必定不在军中。”
陆纪览迷惑不解:“高楷不在军中,却在何处?”
王宗仁陡然想起一事,面色大变:“高楷必定兵分两路,图谋他州。”
此前,高楷便任由严光远、丁开山两位老将对付石重胤,另率一军前往庆州伏击莫贺咄设,一举将其覆灭。
他本以为岐州重中之重,高楷必定先行拿下,再攻雍州。
没想到,事与愿违。
陆纪览神色慌乱:“如此说来,高楷究竟去了何处?”
许晋大步来到阁中,观望堪舆图,斩钉截铁道:“必是邠州。”
“夺取邠州,便可沿泾水顺流而下,经奉天,至咸阳,兵临长安城下。”
绕过岐州这颗钉子,直击要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