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分两头,龙州,江油城。
此城位于崇山峻岭之中,地势险要,十余年未遭外敌进犯,民众承平日久。
刺史魏宁心慕道家玄学,时常闭关静坐,将州中庶务交由府中长史处置。
这一日,大雾漫天,山谷中一片白茫茫,只可见周遭一丈之遥。
守城士卒一个个打着哈欠,聚在一处吃着朝食。
城门洞开,任由民众出入来往。
城门监不见踪影,守将也懒得追问,吃饱喝足之后,三三两两聚集闲谈。
了望楼上,精壮士卒席地而坐,回味着昨夜春宵一刻。
城中各处街坊,飘起热腾腾青烟,吹淡浓浓雾气,走街串巷的货郎,打着梆子,一摇一晃。
县衙中,长史须发皆白,神思倦怠,手中文书上的字迹近在眼前,却仿若天边。
一个个小吏不慌不忙,呈报各色事务,皆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。
蜀地安稳许久,战乱仿佛十分遥远,人人早无警惕,过着“安逸”日子。
殊不知,一支兵马已然潜伏在外。
“城中有多少守卒?”江油城北五里,山岭中,李光焰居高临下。
一员斥候拱手:“不足一千之数。”
“再探!”
“是!”
这三日以来,李光焰昼伏夜行,避开村寨,接连奔驰三百里,才至江油城外。
连夜奔袭,众人皆是疲惫,却见李光焰身先士卒,不惧风餐露宿,艰难险阻,于是,个个凛然遵从。
此刻正是卯时三刻,黎明时分,大雾正盛。
李光焰放眼望去,皆是白茫茫一片,不见半点事物,只听闻些许人声,从山岭下传来。
身后,千余精兵个个敬佩。
这一路行来,皆是狭窄山道,蜿蜒曲折,埋没在灌木藤蔓之中,不见痕迹。
若非李郎将带路,指点方向,披荆斩棘,众人早已迷失在山林之中。
过不多时,斥候去而复返:“郎将,城中守备松弛,全无警惕之心。”
“刺史魏宁照常打坐,唯有一员老吏,坐镇县衙。”
李光焰目光一亮,天与弗取,反受其咎,这大好时机,怎能错过?
“传令,人衔枚、马裹蹄,即刻攻下北门。”
“是!”传讯兵卒答应一声,摇动令旗。
二十位队正神色一凛,各自通传军令。
片刻间,千余兵卒个个口含小木棍,马儿四蹄裹上碎布。
李光焰环顾四下,掠过一张张肃然的脸,喝道:“攻城!”
千余人齐齐点头,悄无声息奔下高坡,直奔北门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