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三郎主动请缨道:“郎君,我愿率领五千精兵,前去攻城。”
“让这乌龟壳中的小子们,领教一番我兰州健儿的威风。”
高楷思忖片刻,点头道:“你可先行试探一番,看看城中虚实,守将为何人。”
“是!”梁三郎点齐兵马,迫不及待去了。
这一场攻城战,从黎明时分,持续至傍晚,五千精兵折损两千有余,却徒劳无功,丝毫未能撼动这一座坚城。
梁三郎兴冲冲出兵,却灰头土脸地回返,不由面皮发烫,低眉垂首道。
“末将无能,未能建功,请郎君降罪。”
高楷闻言并不意外,倘若一战便可攻下,又谈何渭州门户。
“尽力即可,无需太过自责。”
“你可探明城中守将为何人,有多少士卒?”
梁三郎沉声道:“守城之将,正是那杨猛,麾下足有万余人。”
高楷心中一沉,杨猛颇有勇力,又有几分计谋,并非好相与的。
由他指挥万人,镇守渭源,可谓固若金汤。
绝非一朝一夕可下,甚至旷日持久,演变成一场消耗战,比拼双方底蕴。
这可不是他想要的。
沉思片刻,高楷低声道:“暂且安营扎寨,待明日再攻。”
“是。”
而另一头,城楼之上,杨猛望着下方敌军败退,不禁嗤笑一声。
“渭源城坚池深,仅次于襄武,岂是轻易可攻取的?”
“即便你有十万大军,我也定让你碰得头破血流,无功而返。”
他转而想起李昼交代,让他拒城坚守,绝不能出城应战,不由颔首。
“我必倾尽全力,将高楷大军牢牢牵制在城下,不得寸进。”
他对自身守御之能,渭源城池之坚,信心十足,甚至因毫无用武之地,而颇为可惜。
“只要挺过这一番艰难困苦,主上必能重整旗鼓,杀回兰州,擒拿高楷。”
此前一战,李昼几乎倾巢而出,却一朝覆灭殆尽,着实伤筋动骨。
一个百战老兵,可抵十个新卒,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军,不是轻易可以组建的。
即便高楷麾下,也是屡经战阵,全力救治伤患,方才积累出三万精兵。
李昼用兵之能,非同一般,自然不愿硬拼,而是据城坚守,以待良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