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彼时的汾水,随着水位下降,河道堵塞等问题,已经很难通行大型船只。
经过长达半年的改造,圣教才初步贯通汾水。
而今的汾水最大支持十米左右的蒸汽平底船。
为了尽可能的减少麻烦,圣教建造了大量七米,八米左右的蒸汽轮船,用于山西汾水河段的运输。
其中多是客货两用船只。
而相比大型蒸汽轮船,这种只有七八米长的轮船不是建造难度,还是建造需求,都大大降低。
目前圣教拥有两座船厂,每座船厂都拥有一万多工人。
如果全部用于生产这种小型的蒸汽轮船,每月可生产组装十二艘。
崇祯五年年底,圣教已经建造六十多艘十米以下的蒸汽轮船,主要用于内陆河流。
其中又有四十多艘穿梭于山西汾水河段,将山西的煤炭运往陕西与河南各地。
崇祯六年,新年刚过。
宁化所还沉浸在新春的喜悦,街道上,城郊外,处处可见张扬的喜气。
附近的汾水河段,一艘艘蒸汽轮船呼啸着划过平静的河面,滚滚浓烟自烟筒中宛若黑龙般冲上九霄。
船来船往,络绎不绝。
不过对于蒸汽轮船,附近的居民与商人早已经习惯。
除了好奇的孩子们,已经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些烧煤的蒸汽火轮。
通往宁化所附近渡口的官道上,一支足有近百人的庞大商队,带着初春的寒气自北方向宁化所而来。
虽只有百人,但携带的马匹却有三百之多。
每匹马身上都绑着沉甸甸的货物。
另有马车三十多辆。
其中一辆最为引人注目。
马车不仅大,而且用料不凡,做工精致,明显不是一般人有资格使用。
而事实上,这辆马车确实不是一般人用的,而是福康安的专车。
福康安生于乾隆十九年,富察氏,满洲镶黄旗出身,是大学士傅恒之子,孝贤皇后之侄。
乾隆三十二年,承袭云骑尉,授三等侍卫。
乾隆三十八年,随阿桂参加金川之役,因战功卓着升为内大臣,封三等嘉勇男爵,赐紫光阁挂像。
此后,福康安历任云贵总督、四川总督、兵部尚书、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职。
乾隆四十九年,甘肃回民起义,他因平叛有功晋封为嘉勇侯,授吏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