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再观温侯,在并州推行均田、屯田之策,百姓安居乐业,并州日益强盛。”
“此消彼长,局势已然明了。”
张绣心中一惊,不禁脱口而出:
“先生的意思是,温侯比董公还厉害?”
贾诩微微一笑,意味深长地道:
“温侯礼贤下士,对待寒门子弟颇为友善,将军不妨多为自己谋划一条出路。”
张济心中一动,瞬间领会了贾诩的深意。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吕布傲岸的身影。
温侯义薄云天,曾为李肃出气斩杀袁绍,威震天下。
张济暗自思忖,若能追随吕布,或许真能在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广阔天地。
董公与温侯之间,必有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。
毕竟,温侯若要自立,董卓这尊挡在身前的庞然大物,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。
“叔父,您觉得呢?”张绣将目光投向张济,眼中满是探寻。
张济转向贾诩,神色忧虑:
“先生,您的计策虽妙。”
“可想要左右逢源,在董公与温侯之间周旋,谈何容易啊!”
“稍有不慎,便是万劫不复。”
贾诩神色平静,淡然道:
“在下只负责出谋划策,至于如何抉择,全凭将军定夺。”
张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,片刻后,他又将目光投向张绣。
张绣沉吟片刻,缓缓道:
“侄儿认为,董公为人残酷,如此行径,必不能长久。”
“可即便温侯上位,以如今乱世的复杂局势。”
“他恐怕也不得不采取一些强硬手段来维持地位,或许也会被世人视为残暴。”
“但温侯最厉害之处在于,他拥有稳固的地盘,能生产粮食,解决民生与军需。”
“董公靠劫掠维持,绝非长久之计。”
张济不禁点头称赞:“绣儿真知灼见啊!”
贾诩也不禁高看了张绣一眼,心中暗自赞叹其见识与眼光。
张济权衡再三,心中已然有了决断:
“我决定,先去拜访温侯,再上任河东。”
贾诩眉头微蹙,脱口而出:
“李文优智谋过人,可不好糊弄。将军此去,必会遭受猜忌。”
张济神色一凛,沉声道:
“他屡次给我出难题,难道我还不能让他猜忌猜忌吗?”
贾诩神色恢复镇定,目光平和地看向张济,缓缓道:
“既然将军已经做出决定,那么贯彻下去就好了。”
张济心中一定,脸上浮现出傲然之色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