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都门生以尺牍、辞赋及鸟篆为主要研究对象,与传统的“儒家经学”截然不同。
曾经,只有精通“儒家经学”,才有可能踏入仕途为官。
而在鸿都门学时期,尺牍优秀者,可以为官。
辞赋优秀者,可以为官。
鸟篆优秀者,同样可以为官。
鸿都门学培养出来的这批学生,是股新冒头的势力。
腐朽的豪门大族把控着朝廷和地方,权力大得很,把朝堂搅得乌烟瘴气。
刘宏就想借鸿都门生的力量,给这些豪族官僚点颜色瞧瞧。
打破他们一手遮天的局面,把权力重新攥回自己手里。
然而,这一举措遭到了豪族官僚阶层的强烈抵制。
以汝南袁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,拥有深厚的根基和广泛的人脉。
他们在朝堂上极力反对,使得鸿都门学最终以失败告终。
寒门子弟的处境,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艰难。
他们空有一腔抱负,却有志难伸,壮志难酬。
只能在喧嚣如潮的市井中,稍稍议论。
此刻一众寒门书生围坐一处,神情激昂。
他们甚至认为,袁绍之死,必是新时代的开端!
仿佛袁绍的离世,能为他们这些久困于寒门的学子,开启一扇通往光明的大门。
而在热闹的酒肆一隅,有一人遗世独立,静静地坐在那里,自斟自饮。
此人面容冷峻,眼神深邃,透着旁人难以捉摸的睿智。
正是贾诩。
他身着一袭素袍,身姿挺拔,仿若与喧嚣的世界格格不入。
贾诩曾在牛辅军中担任辅军,凭借着过人的智谋,在军中崭露头角。
后来,张济赶往陕县驻扎,因二人皆为武威郡人,贾诩奉命前去辅佐,不日将启程。
对于辅佐同乡张济,贾诩并未觉得有何不妥。
他必将尽心尽力,为张济出谋划策。
张济临行前,曾对贾诩称赞过吕布,言语中满是钦佩:
“温侯武艺高强,勇冠三军,乃当世豪雄。”
当时,贾诩不屑地回了一句:“莽夫罢了,不及董公一根汗毛。”
在贾诩心中,吕布不过是一介武夫,空有一身蛮力,行事莽撞,难成大器。
但如今,袁绍之死,却让贾诩对吕布有了全新的认识。
他默默地饮下一杯酒,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。
吕布斩杀袁绍,看似简单粗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