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目光扫过群臣,最终落在董卓身上,低声道:
“董爱卿,今日可有要事奏报?”
董卓上前一步,声音如雷:
“陛下,臣有本奏。”
“近日匈奴单于于夫罗叛乱,劫掠河东,朝廷当率军征讨。”
刘辩神色慌乱,低声道:“董爱卿所言极是,准奏。”
董卓冷笑一声,转身扫视群臣,语气霸道:
“诸位,可有异议?”
群臣低头,无人敢应。
董卓满意地点了点头,随即挥手道:
“既然如此,你们捐赠点钱粮出来,以解京师倒悬之急!”
众人交头接耳,面露难色,心想:
董卓出兵,自有朝廷府库支撑,怎么也轮不到他们这些臣子自掏腰包吧?
于情于理,都说不通。
董卓站定,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群臣,开口道:
“如今贼子作乱,朝廷需出兵平叛。”
“然军资匮乏,诸位皆是朝廷公卿,世受皇恩,此刻不出力,更待何时?”
袁隗硬着头皮上前一步,躬身道:
“董公,朝廷已然三年未发俸禄,我等臣子,亦有难处啊。”
董卓冷笑一声,目光如炬:
“满朝公卿,谁家里没有几十顷地?”
“国难当前,诸位莫要寒了将士们的心!”
王允站了出来,神色镇定,朗声道:
“国难当头,我等理当为朝廷分忧。老夫愿带头捐赠一万石粮,以资军用。”
董卓原本阴沉的脸色瞬间转晴,兴高采烈地大笑起来,仿佛过年一般。
他指着王允,赞道:“足下深明大义,实乃朝廷之楷模!”
王允此举,无疑是给了他极大的面子。
群臣心中虽满是无奈,但在董卓的威势之下,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上。
杨彪上前,拱手道:“臣愿捐粮五千石。”
袁隗不敢怠慢,紧接着道:“老臣不才,亦愿捐出三千石。”
在几位重臣的带头下,满朝公卿纷纷慷慨解囊。
一时间,朝堂之上,捐赠之声不绝于耳。
有人捐粮,有人捐钱,有人捐物,皆是为了讨好董卓,以免惹祸上身。
董卓看着这一幕,喜笑颜开,脸上的得意之色愈发明显:
“这样就对了,省得西凉勇士动兵!”
此言一出,公卿们脊背发凉。
董卓麾下的西凉兵强横霸道,在京师早已为所欲为。
他们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,根本没人能制衡。
若真惹得董卓不快,让西凉兵肆意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