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每个朝廷都输送了不少读书人效力。
武安伯府论底蕴拍马也比不上自己娘家。
伯府一个庶女,能嫁给郭家二房嫡次子,不辱没她。
相反,她会过得很好。
听得女儿同意,郭老太太挺高兴,“嫁人嫁德,娶妻娶贤,这桩婚事若是成,郭郑两家就是亲上加亲,后代子孙会往来更密切。”
大外孙女眼高于顶,看不上他们郭家的人,她不强求。
虽然秀姐儿是庶出,但性格好人品正,就胜了出身这一条。
他们郭家联姻是讲究门当户对,但也讲究性格品德。
德贤之人,出身可放松。
无德之人,再高的门第他们也不攀附。
无意间商议出一桩挺合适的婚事,母女俩都相视而笑。
但想到最大的姐儿婚事没着落,又头疼了起来。
“打探珍姐儿婚事的有十几家了,但珍姐儿一家也看不上,不是嫌这家门户不够显赫,就是嫌那家人长得丑。”
说起来就气的郭氏,放下了针线活歇眼睛。
“按她的想法就是人要长得俊,出身要好,家里要富贵有权势,您说,这不照着龙子龙孙去找吗。”
郭老太太瞧着女儿又起了烦恼,不由叹气,“确实有点好高骛远。”
都是比对着当初的梁世子来寻婿。
人样要不输他,家世要不输他,甚至要更富贵有权势。
如此才有面子,才有出去碾压别人的资本。
但人活着不光是面子,想要真正活得舒畅,靠的还是里子。
这道理大外孙女却偏偏听不进去。
“珍姐儿的性子偏执,她的婚事最好能让宁姐儿把着关,要不然日后即使嫁了你也还得头疼。”
没几天就要离开的郭老太太,担心女儿会被大外孙女气伤身体。
让她尽量往长远看。
郭氏点头:“我会与宁儿商量着来,珍姐儿要是不听,还拿死啊活的来威胁,那我就真当没她这个女儿了。”
郭老太太却摇头,对女儿的气话满眼无奈。
自己生的孩子,再心寒都做不到生死不顾。
该操心的,还是会操心,
这就是做母亲的心。
对着不成器的孩子,气死了都得翻生为其收烂摊子。
大外孙女就是女儿的劫,难过去。
母女俩在为小辈们操心未来,小辈们也在操心长辈的身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