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族长爷爷,您老就别出来啦!”苏平安连忙迎上去,“永信大哥你真是。”
“这不怪他,是我硬要出来的。”
“看,真不怪我。”
你们?唉,既然都来了,那就干活吧。
于是,一大群空手来的人,又跑回去拿锄头铁铲赶过来。
不止松岭村的二十三户出去,邻村的曹大柱和姜根生,还有他们村的其他有参股的人,另外还有等着砖窑出砖的人家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在砖窑。
邻村离得远的没回去带工具的,就徒手帮忙搬石头,不到一个时辰,砖窑的上方往下冲刷的雨水就已经止住。
松岭村的砖窑保住了,没受到丁点破坏。
湾塘县的砖窑就没有那么幸运,县里的砖窑为了快速出砖,除了原先的几口大砖窑之外,也临时挖了不少小砖窑,赶工期嘛,质量还没有松岭村村口的好,现在,不管新砖窑旧砖窑都被雨水冲得一塌糊涂。
松岭村有五口砖窑的事在县里已经不是秘密,(原定三个,后又添两个)县里的砖窑塌了没法烧砖,松岭村的砖窑好好的保住了,下雨也不耽误出砖。
许是干旱了几年,这雨一下起来就没停,在县里的砖窑订了砖的许多人家发现砖窑塌方一时半会出不了砖,纷纷退订,转而跑到松岭村订砖。
砖窑收到手的定金不愿退,订货的人就联合起来把事情闹大,闹到县衙公堂。
松岭村砖窑没有塌方这事,县令就知道了。
县令还在琢磨村里临时挖的砖窑有什么不同?还会比正经砖窑传承手艺人的窑更好?
于处理完手头上的事情之后,也担忧这雨这么个下法整个县一小半人家等着青砖盖房而等不到,县令就带着师爷和两个衙役下松岭村看个究竟。
马车就停在松岭村口的砖窑旁边。
村口处搭了一个大大挡雨棚,棚内有一张木桌和几张凳子,桌上有笔墨纸砚,这个棚是族长以及族长的大孙子苏永信用作产销的登记处。
此时还下着雨,在棚内的是苏永信。
县令付邦德下了马车打了把纸伞走过去问苏永信,“大兄弟,听说你们这里的砖窑有青砖可以订?”
“这位老爷来对地方了,我们砖窑可以提前预定青砖,只是要排到三个月之后才有砖了。”付邦德也没穿官服,苏永信没见过县令,见这人有些气度,还跟着三个随从,就把他当成一般的富户。
“我先了解一下,你这多少文钱一块青砖?”
“青砖两文钱,瓦片一文钱,和三年前一样的价格,我们也知道外面的价格比我们的高,但我们绝不会因为现在青砖紧俏就涨钱的,这点您放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