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景隆站在朱重十书桌前,他拿出一张纸,在书桌上画着几个圆圈,“这几个圆圈就是倭寇,他们是由几个岛组成。
大明的海军已经建设了五年了,本王的意思是该出去溜达溜达了。
以海军为主,组成联合舰队,长期对倭国进行围困计划。
海军负责攻击过往前往倭国的所有船只,只要不是大明的商船一律击沉。”
李景隆似懂非懂,笑道:“舅爷,这是不打算和倭寇做生意了?”
大明的海贸主要在南洋地区和倭国,要是围困倭国,相当于斩断了一条贸易线路。
“无妨,现在咱们得商船已经最远跑到了罗马的地方,那边人对咱们得东西很感兴趣,不差倭寇这一块地方。
而且卧榻之处,岂容他人酣睡。”
朱重十从出山就打算消灭倭寇,李景隆知道,朝堂上的老朱他们都知道。
“那咱们大明的商人?”
“九江,倭寇什么最多?
白银最多,以后只有咱们得商人能和倭寇的商人交易,咱们只要他们的真金白银和黄铜。
除了这些,什么也不要。
舅爷的计划是按照第一年困岛,第二年和倭寇的交易只有必需品,比如粮食、食盐,这类必须品,从经济上瓦解他们。
咱们打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乱。
毛骧他们在那边有几块地盘,本王的目的就是倭寇越乱越好,最好四个岛屿分成数百个势力。
过几年,咱们打过去的时候可就省事了。”
朱重十的战略部署李景隆马上明白过来,这样围困几年,比直接进攻倭寇损失的更少。
倭寇本来就是地产不丰富,粮食产量极低。
更对大明的许多必需品有着很大的需求,如果发生战乱,地方的产粮只有降低。
倭寇人口本来就少,要是有一半人吃不饱饭……
李景隆笑道:“您给九江配备了谁?”
“你挑。”朱重十看了一眼李景隆,让他自己来挑。
在京的武官李景隆都不是很熟悉,勋贵子弟也都是比他岁数小的,玩不到一块的人。
想来想去还真没想到什么人。
“常森、徐增寿、傅让,这三人如何?”
朱重十说到的这三人可是都和他有着深厚友谊的。
而且这几人也是朱重十主要培养的对象,虽然老一代勋贵们都已经老了,沐英在西北。
朱重十这边能用的大将也不是很多。
“舅爷,这几人除了常森在京城,徐增寿和傅让都在辽西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