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显忠、邵宏渊在符离大败,先撤至濠州(安徽凤阳),然后往盱眙见张浚,张浚闻败报,先命刘宝为镇江诸军都统制,防御长江,以备金军南下。接着又打算渡过淮河北上入泗州,安抚将士,战时不北上靠前指挥,失败了却想到北上,也不知张浚是怎么考虑的?但前方传言金军南下了,张浚又不敢去了,返回到扬州,上疏自劾请罪。
而宋军在符离大败,南宋朝廷尚不知情,还沉浸在收复宿州的捷报快乐之中,二十五日,赵眘下诏亲征,打算乘着大好局面,到前线走一遭。
二十六日,赵眘下诏将荆、襄统帅汪澈调回,让张浚兼任都督荆、襄军马。
赵眘此举什么意思呢?赵眘欲北伐,用张浚以枢密使身份都督江、淮军马,以汪澈以参知政事身份都督荆、襄军马,两人分道而进,相互配合,牵制金军兵力。结果,江、淮的张浚发动进攻了,荆、襄的汪澈没动静,因此,赵眘索性让张浚兼任都督荆、襄军马,便于统一调度。
等赵眘一切准备停当,却接到张浚战败的战报,赵眘一下傻眼了,怎么没几天功夫,形势就变成忒的?羞愤之余,无以发泄,先将汪澈的参知政事职务给撸了。
朝廷主和派听说张浚打了打败仗,幸灾乐祸之余,又指责张浚,张浚也自知理亏,上疏要求退休。赵眘还算清醒,亲赐御书给张浚道:“今日边事,朕倚仗爱卿,爱卿不可畏惧他人闲言碎语。以前决定北伐,是朕和爱卿一起担当,今日朕自然和你善始善终!”
张浚心里稍得安慰,命魏胜守海州,陈敏守泗州,戚方守濠州,郭振守六合。整治高邮、巢县两城,修滁州关口以扼守要冲,在淮阴训练水军,在寿春训练骑兵,加强两淮守备,总之,张浚内心肯定是不服气的,他还要和金军耗下去!张浚此时已经六十七岁,别的不论,单说这股子不服输的精神,倒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。
正当张浚摩拳擦掌欲再干下去时,赵眘却改变主意了,六月十四日,因为“符离之战”失败,赵眘下罪己诏,先将自己骂了一顿,然后起用主和派汤思退为右相。赵眘改“战”为“和”,是否赵构背后起了作用,不得而知!
八月,金军副元帅纥石烈志宁又派人送信至南宋朝廷,提出四个要求:南宋归还收复的海州、泗州、唐州、邓州地;按前约支付岁币;称臣;送回中原“归正人”。南宋答应则停战,否则,等农闲时候就出兵,这是典型的威胁了。赵眘将书信交张浚看,张浚道:“金国无信义,兵强则来,兵弱则止,并不在于'和'于'不和'。”
而汤思退,一上台就急于议和,怂恿议和派周葵等上疏道:“敌军欲议和,我军民得以休养生息,何乐不为?等中原有变乱,再设法图取,这才是万全之策!”
御史王十朋反对道:“臣认为:为祖宗陵寝,为二帝复仇,为二百年疆土,为中原吊民伐罪,也应该兴师北伐!陛下立志恢复疆土,不应为大臣议论所动摇!”
工部侍郎张阐道:“金国欲和,是怕我们吗?是爱我们吗?只不过想欺骗笼络我们罢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