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会说,如果岳飞不被冤杀,按他的能力和年纪,取得更大的成就完全有可能。这里就涉及到下一个问题,即该不该“议和”该不该打的问题。也等下统一分析。
赵构在位时期,手下名将如云:韩世忠守淮东,刘光世、张俊守淮西;岳飞守荆襄;吴玠兄弟守四川;杨沂中、刘錡领禁军,还有诸如李显忠、王德、郭浩、杨政之辈。全部是由赵构任用提拔的,如此众多的名将养成,是一位昏君所能做到的吗?
所以说,赵构故意冤杀岳飞,不是因为昏庸,恰恰相反,而是心狠手辣的帝王手段,杀伐果断是一位皇帝的基本素质,柔优寡断、菩萨心肠是做不成皇帝的!
我们再来分析南宋初期,赵构的“议和”国策,是不是懦弱的表现,也就是说,该不该议和、该不该打?分析之前,我们还是来做个对比。
后世的大明灭亡,几乎是北宋灭亡的翻版,所不同的是,大明是被李自成义军和清军夹攻而亡的,而大明的都城在北京,北宋都城在开封,相比之下,大明虽然都城被占领,但南方的收缩空间大得多。那么实际情况又如何呢?
李自成起义军攻占京,崇祯煤山自缢,清军入主中原。福王朱由崧南京登帝位,改元弘光,这就是南明的开始。清军快速南下攻陷扬州,和金军快速南下攻敌扬州何其相似?不久南京陷落,朱由崧在逃亡路上被俘,在位时间不到一年。
朱由崧为什么被俘?一是因为自己花天酒地,图享乐,没有凝聚力,二是没有领袖才能,部下大将大臣闹矛盾,他不知如何调解;三是没有战略眼光,不会做长远打算,清兵兵临城下才想到跑路。不跑,表现出来的骨气是很硬朗,但再硬朗被俘了也是虎头蛇尾,遭人耻笑。
弘光政权结束。后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扶植下在福州称帝,改元隆武,但随着郑芝龙降清,隆武帝被俘绝食而亡,后桂王朱由榔在西南称帝,改元永历,公元1661年吴三桂率军入缅,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勒杀,南明彻底灭亡,前后持续仅有十七年。
这十七年的状态与赵构“议和”前有区别吗?状况差不多,只不过,赵构能够面对现实,一是能够团结部下,形成凝聚力,即使发生了苗傅、刘正彦“苗刘叛乱”,苗傅、刘正彦失败后也没想到要挟持赵构逃跑;二是自己善于跑,留得青山在,不愁没柴烧。硬抗当时面子很光鲜,可如果被俘、被杀什么光鲜的面子都成了笑柄;三是低下姿态请求“议和”。议和能够成功,其实是有军事实力做坚强后盾的,假如,你软不拉几的,敌方还不直接把你灭了?会有精力与你议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