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的情报显示,金国南侵蓄谋已久,已然张弓搭箭,赵构再也坐不住了。
公元1161年三月初一日,赵构命统制官陈敏调防太平州(安徽当涂)。初七日,调利州西路御前诸军都统制吴拱率军三千屯襄阳。
五月,完颜亮派高景山、王全来贺赵构生辰“天申节”。出发前完颜亮对王全道:“你见了宋主,尽管指责他的过错,并向他索要';淮汉';之地(淮河中游),如他不从,你便厉声责骂,他必不敢害你!”完颜亮以此欲激怒赵构,获取南侵的借口。
王全到临安,果然傲慢无礼,没想到赵构不接诏,反而讥讽一句王全:“闻公乃北方名家,怎么会这样?”暗指王全数典忘祖。
王全一拳打在棉花上,无言以对,老大没趣,蹦出一句:“赵桓已经死了!”言下之意,我王全原来侍奉的是北方赵桓朝廷,他死了,我对你客不客气,无所谓。未曾想自己无意中透漏出一个国家机密,至此时,赵构才知道,大哥赵桓亡故了。
金国将话说到这个份上,赵构知道,金军南侵已是铁板钉钉。三天后,赵构诏命廷臣讨论边事。这是议和后赵构第一次正式以文件形式认可备战。
宰相陈康伯接受诏令,召集三衙(殿前司、步军司、马军司)军帅赵密等及杨存中(此时杨存中已经罢免了殿前司都指挥使职位,进位太傅,封为同安郡王了)到政事堂讨论举兵方案,又召执宰大臣、侍从官、言官等一起集体开会讨论。
会前,陈康伯传达赵构旨意道:“今日不讨论是';和';是';守';,都直接说应该如何作战吧!”大家经过集思广益,形成了几个决议:一,朝廷下诏,将王全的话原封不动的传达给地方各路统制、帅臣、监司,提醒他们金国野心,命他们随机应变;二,命吴璘为四川宣抚使,王刚中协助工作;三,命马军司主管成闵率军三万屯驻鄂州;三,命两浙、两湖、福建各州选送弓箭手,交明州、平江府、太平州、荆南府;四,命刘錡率步骑兵,从镇江渡长江,屯扬州。这些措施上报赵构后,赵构全部予以批准。
当时赵构甚至有亲自督率军旅的想法,可内侍省都知张去为总在赵构耳边聒噪,阻扰用兵,并建议赵构去四川躲避,导致朝廷内外都传言,赵构将临幸四川,沸沸扬扬。刚上任的右相朱倬沉默不语。
陈康伯竭力上奏道:“金敌败盟,天人共愤,今日之事,有进无退,陛下态度坚决,则将士意志坚定。请陛下调三衙禁军助襄、汉,若金军进攻,可以及时迎敌。”赵构即调利州西路御前都统制吴拱率军三千屯襄阳。殿中侍御史陈俊卿上言,内侍张去为窃权干政,应将其斩首以鼓舞士气,陈俊卿因而被提拔为兵部侍郎。
六月,完颜亮派遣使者大怀正来告,他将于下月迁都汴京。这更是南侵的信号,朝廷又采取了几项措施,预防不测。命刘錡为淮南、江东西、浙西制置使;派遣步军司都统制戚方总领长江各策应军马,听刘錡节制;告诫知襄阳府吴拱,严备襄阳,视缓急救应田师中、成闵;沿边各州提高警惕,严防敌军;各路守臣务必操练军马、教练士卒、弓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