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说兀术在朱仙镇,被岳云率五百“背嵬军”撵回开封,闻报岳家军陆续向汴京开拔,就有渡过黄河离开东京的想法,有位北宋时的太学生却要求进见兀术,他对兀术道:“太子莫走!京城可守!岳少保就要退兵了!”这位所谓的太学生可能受了很多窝囊气,才会如此数典忘祖。
兀术忙问道:“岳少保以五百骑破我精兵十万,京师中外日夜望他回来,如何可守?”
太学生回答道:“并非如此,自古以来,从未有过权臣在朝内,而大将能在外立奇功!以我分析,岳少保自己尚且不能免祸,怎么能成功?”兀术经此人提醒后,决定暂不过河。
七月二十一日,岳飞打算从郾城出发,将大本营北移,不料,却在这一天内接到朝廷十二道“金字牌”(类似如今的特快专递,宋朝时邮递员骑马悬挂木牌,木牌按速度等级分三种:金字牌、青字牌、红字牌。金字牌,日行四百里,邮递速度最快),命岳飞班师。
赵构还担心岳飞不执行命令,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,将杀到河南太康的刘錡、攻占了安徽宿州的杨沂中召回,杨沂中撤回到长江南面的镇江,刘錡撤回到长江南面的太平州(安徽当涂)。友军奉命撤退,岳飞东面出现防御真空,不得已也回撤。
撤军前,岳飞愤惋泣下,东向再拜道:“十年之力,废于一旦!非臣不称职,实权臣秦桧误陛下也!”其实岳飞心如明镜,没有皇帝老子赵构点头,秦桧焉能命他班师?但他只能把这顶帽子戴在秦桧头上。
议和是赵构的基本国策,打胜仗只是赵构议和的资本。在赵构看来,灭亡金国,那是痴心妄想,维持现状是最佳选项,赵构是这样想的,也是一以贯之这样做的。所以,但凡前方战场取得了胜利,赵构都是见好就收。前文叙述过,赵构认为,金国的威胁,远不如手握重兵又不听诏令的将帅。赵构的这种想法对不对,我们以后详谈。
岳飞留赵秉渊守淮宁府,下令班师。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,哭诉说担心受金兵报复:“我等戴香盆、运粮草以迎官军,金人都知晓。相公(岳飞被授'开府仪同三司',乃'使相',故称为'相公')离去,我们死无葬身之地。”
岳飞无奈,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,道:“我不得擅自留驻。”百姓哭声震野。
大军班师鄂州,岳飞率二千骑兵往临安朝见赵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