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说公元1135年六月,岳飞平定杨幺起义,朝廷论功行赏,命岳飞为荆湖南北、襄阳路、蕲州黄州招讨使,加检校少保,此后岳飞就可以称为“岳少保”了。岳飞率得胜之师,屯军回鄂州。
公元1136年,张浚谋划北伐,在长江沿岸视察各军,认为岳飞和韩世忠可以担当大任,特意调岳飞屯军襄阳,做北进中原的准备。
张浚鼓励岳飞道:“这是你的一贯志向!”岳飞也欣然。朝廷封改岳飞为武胜、定国军节度使,授京西、湖北路宣抚副使,此后,岳飞大本营设在襄阳。
四月,岳飞母亲病逝,岳飞丁母忧,赵构下诏,让岳飞起复,岳飞扶棺回庐山,一路连续多次上表要求为母守丧三年,朝廷不允许,亦多次下诏命岳飞赶快回来就职,岳飞无法,处理完母亲后事,回襄阳军营,随后着手准备北伐。
七月岳飞挥军北伐。一路由牛皋等率领,向伪齐东北方进攻,一路由王贵、董先等率领,向伪齐西北方进攻。
八月,牛皋攻破伪齐镇汝军,镇汝军守将为薛亨,薛亨自恃骁勇,不料牛皋更狂,出征前,向岳飞许诺,生擒薛亨!两位猛人一交手,牛皋远占上风,最后果然将薛亨活捉。连岳飞都颇感意外,诧异万分!接着,杨再兴收复西京洛阳长水县。月底,岳飞自率军攻蔡州(河南汝南),守将刘永寿投降。
九月,王贵、董先、郝政等攻占虢州(河南灵宝),缴获粮食十五万石。随后席卷商州(陕西商洛)全境,九月初,朝廷陆续收到岳飞北伐的捷报,赵构对此态度却有些冷淡。
张浚很欣喜道:“岳飞收获甚大,今已至伊、洛,则太行山一带山寨,必有呼应之人!”但因岳家军因孤军深入陕西山区作战,粮草难以接济,不得不班师鄂州。一些已经收复的地区得而复失,但商州的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区从此为南宋所控制。
宋军的胜利,刺痛了刘豫,九月底,刘豫由淮西大举南侵,淮西震动,赵构担心驻守淮西的刘光世、张俊顶不住,欲调襄阳岳飞东下,被张浚阻止。
当时岳飞因为连年征战,导致眼病严重,接到但调军诏书后,立即回奏朝廷,遵命整顿军马,即日启程。赵构接到岳飞的奏章时,刘猊先在藕塘大败,刘麟退军的战报也到了行宫。赵构对宰相赵鼎道:“刘麟、刘猊败退不足以让人高兴,诸将如岳飞一样,能够遵守朝廷命令才是真正让人高兴的事啊!”
赵构的这句话,透露出强烈的信息,赵构始终担心握有军权的将领势力过大,不听朝廷命令。他的这份担心,甚至超过了敌国的侵略!通过这句话,我们大概多少可以理解,为什么赵构总是想和金军“议和”,他害怕,越打下去,下面的将领势力越打越大,他这个皇帝成了“光杆司令”!有没有道理?这个问题,我们以后再聊!
赵构高兴之余,赐御札给岳飞道:“敌军退了,爱卿不要进军了,留在襄阳,好好防守襄阳、邓州、蔡州、陈州等地!”此时岳飞已经到了九江,接诏回军襄阳。
果然,岳飞刚一动,河南屯驻唐州的伪齐兵即向南移动,岳飞索性派王贵、董先出击,攻破了唐州,焚烧伪齐军营,岳飞斗志昂扬,奏请乘胜北进中原,赵构不批准,岳飞无奈,召王贵等回军。
公元1137年二月,岳飞到平江(江苏苏州),觐见赵构。君臣相见甚欢,赵构从容问岳飞:“爱卿有好马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