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构在江浙四处流浪时,中原大地又发生了一件大事。
再说刘豫,本河北阜城人,世代务农,中进士后,逐渐升官至殿中侍御史,有言官弹劾他年轻时没有品行,曾经偷盗同学的金盂、纱衣。徽宗赵佶不想揭他丑,没有追问。可他不识趣,反复上疏谈论朝廷的礼制不恰当。惹得赵佶火起,对宰辅大臣道:“刘豫这位种田老俵,懂得什么礼制?”将他贬为两浙察访。
公元1124年,刘豫任河北提点刑狱,没过两年,金人入侵,河北是战乱中心,刘豫吓得官也不做了,跑到江苏仪征躲避战火。
公元1128年正月,中书侍郎张悫因和刘豫是密友,通过一番运作,帮刘豫谋到知济南府的官位。可刘豫“叫花子嫌饭馊”,认为山东盗贼横生,不敢去,要求到江南一带谋取一州郡,宰相不同意,刘豫怀着一百个不愿意,上任济南。
一年后的三月,金军攻济南府,刘豫派儿子刘麟做了象征性抵抗后,经金军统帅挞懒劝降,刘豫杀了济南骁将关胜,投降了挞懒,成了金军的马前卒。
公元1129年三月,金军攻陷了京东路各州郡,为了维护当地治安,金人命刘豫知东平府,充任京东西、淮南等路安抚使,节制大名府、开德府、濮州、滨州、博州、棣州、德州、沧州等地,刘豫儿子刘麟知济南府,刘豫俨然成了金国的一方诸侯。
金太宗吴乞买派兀术南下时,曾经口谕道:“等平定宋后,还要像以前册立张邦昌一样,建立附属国管理宋朝中原疆土。”
公元1130年七月,兀术北归,金国朝廷开始筹划伪皇帝人选,当时的人选有两个半人。
一个是折可求。折可求投降的是娄室,娄室的上司是粘没喝,因此折可求的靠山是粘没喝;一位是刘豫,刘豫投降的是挞懒,靠山自然是挞懒;还有半个是杜充,杜充投降的是兀术,兀术引诱杜充投降时,就是用“张邦昌事例”说动的,可粘没喝很看不起杜充,而且杜充人际关系不好,兀术长期在南方征战,没有时间和精力为杜充谋划这事,所以杜充只能算半个,很快排除于外。
立伪皇帝,其实也是金国重臣之间的权力之争。刘豫消息灵通,派儿子刘麟送重礼给挞懒,请求金国立自己为皇帝,挞懒当然答应,其实刘豫即使不送礼,挞懒仍然会站在他这头。因为挞懒是刘豫的降金引路人啊!
挞懒收了刘豫重礼,更加积极,主动找粘没喝商量,粘没喝开始不同意。毕竟,刘豫是你挞懒的人啊,立他,我有什么好处?
粘没喝心腹高庆裔,眼光长远,他劝谏粘没喝道:“我们大举进兵,占领了中原大部分地区,如今河南刘豫所管区域,官制都没有改动,朝廷还不是想遵循张邦昌的旧例么?元帅如果不早些向陛下提出附属国皇帝人选,恩义都被别人抢去了!”
粘没喝醒悟得很快,立即派人到东平府,向军民征询应该册立谁为皇帝,众人都没有对答,唯有刘豫的同乡张浃出列说,应该立刘豫。于是粘没喝向朝廷建议,立刘豫为皇帝。粘没喝这套花里胡俏的动作,无非是向刘豫示好,你刘豫做皇帝,有我粘没喝的功劳!政治人物做事,总是有深意的,无用功他们是打死也不愿干的!
公元1130年七月二十五日,金国派大同尹高庆裔、知制诰韩昉携带玉玺绶带宝册,到东平府,册立刘豫为“大齐皇帝”,建都大名府。高庆裔是粘没喝的人,他出面册封刘豫,等于粘没喝明确告诉了刘豫:你的皇位是我粘没喝的神助,你别搞错了对象,捉错了题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