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英宗赵曙出生于公元1032年,是濮王赵允让的儿子。宋史说他出生时,红光满室,还有人看见黄龙在红光中游动。现代人看来,这些描写,当然是无稽之谈,但这是史书的一贯写法,皇帝出世,总是要异于常人的!
历史上,对于皇帝宝座的争夺,基本都是血雨腥风、刀光剑影、你死我活的,不同的是,在宋朝,这样的斗争比较少,对皇位都是你推我让的,比如说赵曙,他就是真心不想要皇帝的典型代表!其后还有多位推辞帝位的,以后我们会讲到。
我们先来看看赵曙推让皇位的经过。
1061年十月,赵祯按宰相韩琦的提议,先任命赵曙为秦州防御使、知宗正寺,赵曙便以要为父亲赵允让守丧为由,连续推辞了十七次,直到第十八次,他推无可推,躲无可躲了,才勉强接受。
可见赵曙的政治敏锐性相当强,他知道,这个宗正寺“主持”,实际就是未来皇太子的人选。
1062年八月,赵祯正式立赵曙为皇子,赵曙又装病,连接十多次上奏章推辞,他的记室(秘书、参谋)周孟阳入内室问赵曙:“太尉(《宋史全文》就是这样称呼的)称病卧床,到底是什么想法?”
赵曙对周孟阳坦言相告:“我这个举动,不敢求福,但求避祸啊!”
确实如此,赵曙贸然接受,如果赵祯冷不丁冒出一个儿子来,赵曙不仅地位尴尬,甚至难免有性命之忧!
周孟阳劝道:“现在骑虎难下,假设坚决推辞不接受,太尉能得到国家的一块封地就任,以后还能够确保安然无事吗?”
周孟阳的意思很明确,你赵曙此时不接受储君宝座,无非是想保平安,假如换了别人做了皇帝,能对你放下心来吗,你能太平无事吗?所以与其推辞,还不如主动接受!
赵曙聪明啊,一点即透,立即欠身起床,真诚道:“你说得对,我考虑实在不周全!”
再说赵祯见赵曙三番五次推辞,一下子束手无策,司马光进言道:“皇子对这份不可估量的富贵推辞不接受,已经有半月了,可见他品质比常人贤良得多。可是,从另外一个角度说,父亲召唤不答应,君主诏令不接受,也是不应该的,请陛下用君臣大义责备他,应该可行。”
赵祯命翰林学士草诏,诏令同判大宗正事“安国公”赵从古(赵德芳的孙子)等人,到赵曙住宅宣旨,此时赵曙虽被周孟阳点醒,但也不敢端坐在家里等诏令,仍然躺在床上“装逼”,赵从古等人走进赵曙卧室,将躺在“病床”的赵曙“强行”搀扶起来,送入抬轿中。
赵曙入宫前,反复告诫周孟阳等亲信道:“你们要谨慎地守好我的屋舍,等皇上有了后嗣,我就回来。”
但是,赵曙此一去,再也没有回来。因为他做皇帝了!
随后,赵曙坐轿进宫,所带随从人员不到三十人,行李简陋,唯有几橱柜书籍相随。朝廷内外奔走相告,相互庆贺。
八月三十日,赵曙出现在清居殿。从此以后,赵曙每天两次朝拜赵祯,有时还到皇宫内服侍赵祯。
十二月,赵祯两次在群玉殿大宴群臣,并让大家尽兴而归,可以看出,直到此时,赵祯的精神状态还不错,他并不知道,自己的岁月无多了。此时的精神状态,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