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十九日,更改“荫子法”(中高级官员子弟,无须考试,直接任官的制度),针对太祖、太宗封荫官员子孙的时间太多、范围太广,作出新规定:选人必须经过铨试,通不过的一律不选官;罢除“诞圣节”(皇帝诞生的日子)的封荫;从年龄上也做了限制,规定长子不限年龄,其他子孙必须年过十五岁,弟侄之辈需年过二十,才能获得授官的资格。
公元1044年三月十三日,颁布“贡举新法”,加强儒家经典在科举中的比重,并允许州县立学,把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。
佐料:范仲淹(公元985年—公元1052年),字希文,唐朝宰相范履冰后人。祖籍邠州(陕西彬州),后来先人迁居江南,落户苏州吴县。
范仲淹两岁丧父,母亲带他改嫁朱氏,范仲淹改名为朱说。
范仲淹年少有志操,成年后,获知自己的家世,伤感不已,毅然辞别母亲,到应天府(河南商丘),跟从着名教育家戚同文学习。
范仲淹学习异常勤奋,昼夜不息,冬天疲惫时,用冷水浇脸以求清醒;粮食不够,就吃白粥,其他人都难以忍受,范仲淹坦然受之。
公元1015年,范仲淹进士及第,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,鉴于自己已有朝廷俸禄,范仲淹便把母亲接来奉养。
等到担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时,范仲淹认祖归宗,恢复“范仲淹”之名。可见他考取进士,初始任官,用的是“朱说”的名字。
后来母亲病逝,范仲淹回应天府服丧,晏殊知应天府,闻其名声,召他讲学,范仲淹服丧完毕,被晏殊推荐入朝。
“庆历新政”失败后,范仲淹自请罢免参知政事,为“陕西四路安抚使”,知邠州,再知邓州、转知杭州、迁知青州,最后调任颖州(安徽阜阳),范仲淹带病上任,在赴任的路上病逝,享年六十四岁。死后被赠兵部尚书,谥“文正”。下葬后,仁宗为他御笔亲书“褒贤之碑”,后来累赠“太师”、“中书令”兼“尚书令”,追封“楚国公”。公元1126年二月,宋钦宗“褒赠近世名臣”,特别追封范仲淹为“魏国公”。
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着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教育家。后世许多名人都认为,范仲淹为北宋第一流人物。
范仲淹有四子:范纯佑、范纯仁、范纯礼、范纯粹。都是大宋名臣,范纯仁更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