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初二日,赵恒等经过曲阜县,赵恒临时起意,决定拜谒孔庙。分派近臣祭奠孔子七十二弟子,然后幸孔林。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。派官以太牢(古代祭祀时,牛羊猪三牲齐备为太牢)祭奠,安排近便十户人家奉侍奉坟庙,赏赐他们三十万钱,帛三百匹。
又追谥姜子牙为昭烈成武王,在青州立庙;周公旦为文宪王,于曲阜县立庙。
十一月二十一日,赵恒回到京师,奉天书回宫。群臣争相上疏歌颂功德,但是进士孙籍上书唱反调,他说:“封禅,是帝王盛事,希望陛下谨慎帝业圆满,不可自满自大!”孙籍的见识很大,胆量更大!
还有一位大臣也是胆子怪肥硕的,知制诰周起也上书道:“天下态势,常患恬于安逸而忽视敬畏,望陛下莫以为大功告成而万事大吉!”
好在赵恒一来宽容,二来兴奋的注意点放在“封禅泰山”上,对他的话并不放在心上。
十二月,赵恒御乾元殿受尊号,大封群臣。宰相王旦加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;楚王元佐加太傅;宁王元偓为护国军节度;舒王元偁为平江、镇江军节度,并兼侍中;广陵郡王元俨晋封荣王;王钦若加礼部尚书;张齐贤为右仆射;温仲舒、寇准为户部尚书;王化基、邢昺、郭贽为礼部尚书。
至此,封禅泰山画上了圆满句号。
佐料:真宗醉心天书,朝中大部分大臣争献祥瑞,唯有马知节不以为然。经常对赵恒道:“天下虽安,不可忘战去兵!”
马知节为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,当时王钦若为枢密使,马知节看不起王钦若的为人,认为是他怂恿真宗信天书,迷封禅,每次廷议,只要认为王钦若说得不对,马知节就当面指责,丝毫不顾及王钦若面子。
尽管当时王钦若宠遇隆厚,马知节从不屈服。
马知节为人质朴耿直,《涑水记闻》还记载了一事。
赵恒东封泰山,车驾从京师出发后,便诏令群臣跟他一起吃蔬食、守斋戒。封禅礼毕,赵恒对宰相王旦等道:“卿等跟朕,久食蔬菜,不食荤腥,着实不容易啊!”
王旦等不回答,只是低头唯唯而拜。直筒子马知节却上前道:“坚持吃斋食的只有陛下一人而已,王旦等在途中,和臣等在驿舍,无不私下食肉!”
赵恒一惊,回头问王旦:“知节所说属实吗?”
王旦再拜于地,老老实实地回答道:“诚如知节所言!”
古人云,世上四件艰难事:吃斋守寡,读书练打(指练武)。信哉,斯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