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愈发的追求“大而全”,会造成一个什么问题?
就业时出现“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不到工作”的现象。
这是什么?
这个就叫做“和工作脱节”。
如果是多关注新闻的人,应该会注意到类似的报道。
提出了“专业和工作脱节”的现象。
实际上。
教育部等部门,在不断的优化这一现象。
他们是怎么评价的?
“片面追求大而全。”
“在设置专业时,缺乏足够的科学审慎规划。”
“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影响。”
什么意思呢?
大学生就业难,除了工作市场里的就业岗位有问题之外,你大学自己的专业设置也有很多的问题!
你设置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专业,让大学生学了一大堆东西,就业的时候用不上!
那么。
大而全的反面是什么?
是的。
小而精。
…………
而罗林就是基于此,给出了建议。
缩小专业设置时所涉及到专业知识范围。
而这些专业知识,将精确到真实的职业里,完全和职业对接。
相对应的。
有两大措施。
“第一个,是专业种类,将大幅度的提升,可以说是翻倍。”
“甚至更多。”
“做到所有的职业能够对应一到多个专业。”
大内阁里,宰相们热切的讨论着这崭新的高等教育体系。
不再是一个专业毕业后,去找专业对口的十几个工作。
而是这一个专业毕业后,去找几个工作,而这几个工作,只有五六个专业能够匹配。
“这……反倒是和现实联系在一起了。”一名宰相忍不住的感慨。
因为现在的就业局势便是如此。
去找专业的时候,根本就不是专业对口,而是大量的其余的专业的毕业生过来应聘。
“那么,在第一个措施,大幅度的增加专业数量,将专业化为小而精的专业。第二个措施就是实习扩大化。”
“遵循一个原则——学多少年,做多少年。”
在将专业数增加,所需学习的知识变成小而精之后,学业会迎来一次大幅度的浓缩。
而在此时空余出来的时间将是一周五天,每天1个或者2个小时的工作实习。
虽然赚到的钱比较少。
但也会相对自由。
…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