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皇爷,参汤来了。”
用过早膳,天子于书房中批阅奏章。
王承恩小心翼翼,将一碗参汤放在桌案。
撇嘴瞄了一眼,奶奶的,哥身体棒着呢,补个锤子。
罢了,罢了,补补就补补呗,一口气喝了个精光。
“大伴。”
“奴婢在!”
“朕昨日成亲一事,散布得如何?”
“禀皇爷,已让陈总襄理、席千户刻意传出,锦衣卫也在小范围传播。”
“甚好!”
“范先生呢?”
“按皇爷旨意,今早已与孙将军部前往南都。”
“嗯,待京师公文一到,朕也该动身了。”
伸了个懒腰,崇祯继而变得摩拳擦掌。
“内阁公文按行程,今明两日必到,皇爷尽可安心!”
到苏州都七天了,这几天除了处理京师送来的相关公务,便是与美人呆在拙政园。
一边欣赏园林风光,一边等待文书。
还顺手选了个日子举办婚事,完成对美人的庄重承诺。
等着惊骇世俗的内阁行文送达,他们接下来,可有得忙了 。
缓了缓,崇祯问道:
“外面那群书生,情况如何?”
“回皇爷,苏州城热闹非凡,连日来读书人于茶馆酒肆唇枪舌战,据李指挥使回禀,昨日更有甚者大打出手。”
“严重与否?”
“无碍,锦衣卫同苏州府也未予过问。”
崇祯轻蔑一笑,斗法就斗法吧,还施展起了拳脚,有点意思。
“奴婢听闻有一帮读书人,今日将在郊外虎丘山聚会,对近期华夏日报文章,以及皇爷一系列新政展开辩论。”
“陈奇瑜前日才将张溥一干斩首示众,这帮人就无任何芥蒂吗?”
“皇爷,奴,奴婢不知。”
崇祯摆手,王承恩显然对江南文人不够了解,也不是他份内之事。
其实这算不上啥,明末思想甚是活跃,比螨清那种强力打压,弄出的死气沉沉好得多。
大明读书人胆子也足够大,只是需要规整与引导。
“你可知有何许人参与?”
“回皇爷,听李指挥使说,有黄宗羲、龚鼎孠等人,余者奴婢并不清楚。”
“黄宗羲?龚鼎孠?”
“正是!”
见天子在寻思什么,王承恩连忙提醒:
“皇爷,黄宗羲便乃我朝元年,独自进京为父申冤那人,龚鼎孠乃去岁进士、原兵科给事中龚鼎孳之胞弟矣。”
呵呵,黄宗羲的大名,无论在哪一个灵魂中,崇祯都如雷贯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