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每个阵地必须产出直击人心的画面,但记住,绝望的情绪绝不能出现。”主编的声音混着会议室空调的嗡鸣,在耳畔回荡,“要让民众看见牺牲,更要让他们坚信胜利终将到来。”
正因如此,前线的采访与摄影工作至关重要,即便被视作面子工程,也得做到尽善尽美。
因为不久后,它们将配上激昂的解说词,化作民众手机里不断转发的"前线纪实",传递着被重塑的"真实"。
快门“咔嚓”响起时,摄影师的手腕因长时间悬空猛地一抖。
林栖梧几乎瞬间夺过相机,“不行,角度太平了,拍不出战场的纵深。”她快速滑动屏幕,放大照片里士兵胸前模糊的血迹,“重来,你爬到防炮洞顶上去,从上往下拍,把滩涂上的鱼群也收进画面。”
“可那里没有掩体……”摄影师的抗议被林栖梧的眼神打断。
“现在是拍宣传照重要还是命重要?”她扯下脖子上的围巾,不由分说塞进摄影师手里,“裹在镜头上挡挡反光,动作快点!”
重新调整机位时,取景框里,张涵的身影被阳光切割成明暗两半,背后赭红色的江水翻涌着,鱼群争抢残躯的画面清晰可见。
此刻,他身上军服的破洞边缘毛糙,沾着干涸的血迹,脸上的血痕一道道交错,后背因为长时间激战微微佝偻。
这些无需遮掩的狼狈,这些浸透战场气息的细节,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。
不需要刻意的摆拍,不必添加多余的修饰,眼前的一切,就是最直击人心的真实。
摄影师深吸一口气,稳稳托住相机,这一次,按下快门的手指不再颤抖。
“这张……”林栖梧盯着回放画面,激动的话都说不出来。
照片里士兵颤抖的指尖、钢盔边缘的弹痕,还有滩涂上的尸体以及鱼群,所有元素在逆光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。
她猛地转身,双手死死抓住摄影师的肩膀,几乎要将对方摇晃起来:“成了!就是这个感觉!再连拍十张!”
寒风呼啸着掠过战壕,吹得她迷彩服上的“CNC-07”编号标识猎猎作响。
而此刻,和他们一样,来自中央新闻播报组的六个摄影小组,正分散在不同战线的阵地上,重复着相似的工作,用镜头“记录”着一场场精心雕琢的照片。
“初升的朝阳,浴血奋战的士兵,主编看了,绝对会很满意。”林栖梧低头反复翻看相机里的照片,作为从业三年的战地记者,她清楚这张照片意味着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