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他妈玩个球啊,四个人说没就没了。”
张涵膝盖打着摆子,整个人几乎是贴着战壕侧壁滑跪下去,后背死死抵住潮湿的泥土,给身后推进的增援部队让出通道。
急促而有序的脚步声由远及近,七名士兵呈战术队形鱼贯而入。
枪托撞击战壕的闷响与粗重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。
排头兵是个满脸胡茬的机枪手,肩头的95式班用机枪挂着沉甸甸的75发大弹鼓。
其实这种大容量弹鼓在部队里鲜少使用,足足三斤多的分量加上轻机枪的自重,每一次战术移动都得刻意调整重心。
虽说持续压制火力凶猛,但转动枪口时明显迟滞,遇到泥泞或沙尘环境,卡壳的风险更是直线上升。
“左侧压制!交替前进,保持一定的距离。”他半弓着身子缓步向前,枪口微微上抬,食指有节奏地扣动扳机。
“哒哒哒”的三发短点射精准压制住特感冲击的势头,滚烫的弹壳如雨点般落在张涵脚边。
副射手紧贴着机枪手后背,端着95式步枪从侧面探出头,采用单发点射的方式配合压制,他的余光始终紧盯着主射手的动作,只要机枪手的射击出现片刻停顿,便立即交替上前,用密集的火力填补空缺。
在他们身后,五名士兵组成梯队,下士站在第五位,踮着脚尖透过战友们的肩膀向前张望,眉头紧锁。
身前的两名征召兵视线完全被前方战友遮挡,只能盲目地跟随队伍移动。
刺眼的枪口火焰不断闪烁,震耳欲聋的枪声在战壕里回荡,两人不自觉地将身体微微前倾,手指紧扣扳机,虽然看不清状况,但持续的火力输出似乎给了他们一些底气。
狭窄的战壕彻底封死了进退之路,前方是凶猛的特感和激烈的交火,后方士官持枪监视,让他们陷入“勇者不得先,怯者不得退”的困境。
而队伍末尾的两名征召兵明显更加慌乱,他们眼神游移,不断偷瞄两侧的战壕壁,像是在寻找任何可能的逃生缺口,手中的步枪早已偏离了战斗方向,完全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前方的威胁上。
张涵扭头偷看,特感缩在战壕拐角,面临持续的火力压制,尽管身穿两层防具也是有些遭受不住。
从天空俯瞰,整个战壕的交战态势一目了然。
张涵所在的七人小队在右侧展开,机枪手与步枪手交替掩护,形成密集火力网;左侧,两名士官带领的八人小队同步推进。
两股火力如同逐渐收紧的钳子,从两侧朝着中间的特感逼近。
滩涂下方,前期的大规模围剿让特感数量锐减。
但从反击的火光判断,在这段100米左右的防区前,至少还有2到3只特感指挥着40多只低阶个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