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鸣山金顶,藏经阁之巅。
时值端午前夜,子时将近。白日里喧嚣鼎沸的鹿鸣山此刻已沉入一种奇异的静谧,山下栖云镇那万国修行者汇聚的灯火与嘈杂,被千仞绝壁和玄霄派古老的护山大阵过滤,传至这金顶之上,只剩下朦胧的光晕和若有似无的嗡鸣,如同遥远深海传来的潮汐。唯有一轮皓月,清辉如练,毫无保留地倾泻在藏经阁顶层的露天平台上,将青石板、雕花栏杆和那两位对坐的身影,镀上了一层流动的水银。
平台中央,一张古朴的紫檀木矮几被月光映照得纹理分明。几上,一口硕大的黄铜九宫八卦鸳鸯锅正咕嘟咕嘟地沸腾着,蒸汽氤氲升腾,在清冷的夜空中弥散开浓郁霸道的辛香,与藏经阁中千年沉淀的墨香、檀香、以及山间特有的草木清气奇妙地交织、碰撞、融合,形成一种独属于此刻的、既入世又出尘的复杂气味。
锅分两界,泾渭分明。
维玄子道长这边,是翻滚着猩红油浪的秘制牛油红汤。那汤色厚重如熔岩,表面漂浮着密密麻麻、饱满鼓胀的灯笼椒和子弹头辣椒,红艳似火;沉底的郫县豆瓣和汉源花椒在高温下持续释放着醇厚的酱香与麻意;几块老姜在汤底若隐若现;更有一小把青翠的藤椒点缀其间,为这狂野的辣增添了一抹跳跃的麻香。滚沸的汤花不断顶起厚厚一层透亮如琥珀的牛油,每一次翻滚都带起浓烈的香气,霸道地宣告着自己的存在。
云中子道长那边,则是相对“清淡”的清油红汤。虽也是红亮诱人,却少了牛油的厚重凝滞。上等的菜籽油清亮透彻,汤底清澈许多,能看见沉底的菌菇干、几颗饱满的红枣、枸杞以及当归片。辣味主要来自二荆条辣椒和新一代辣椒的混合,辣度温和却悠长,带着一丝回甘,花椒也选用了香气更足、麻味稍减的大红袍花椒。汤面上漂浮着几颗饱满的油豆泡,正贪婪地吸收着汤汁的精华。
玄霄派掌门维玄子,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靛蓝道袍,袍袖随意地挽至肘部,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。他正用一柄细长的乌木镶银筷,精准地夹起一片巴掌大小、厚薄均匀、布满细密毛刺的极品水牛毛肚。那毛肚在月光下泛着莹润的灰白色光泽,透出惊人的新鲜。他手腕轻抖,毛肚如蝴蝶穿花般在沸腾的牛油红汤中“七上八下”,动作行云流水,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感,仿佛在进行某种微型剑舞。毛肚瞬间卷曲,边缘泛起诱人的小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