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里的活儿就是这样,只要想干,总会有活儿。
刘根喜和刘根旺都不在家,打开导航地图一看,两个小子都在五道岭,周围有不少蓝点,应该都是在捡柴的孩子。
“这俩小子还干上活了。”
刘根来本以为他来又在增加那些孩子心里的阴影面积,仔细一看,原来他们也在捡柴。
家里的柴够烧啊!
刘根来看了一眼柴火垛,有煤烧,这些柴火起码够用三个月,哪儿用的着他俩现在就捡柴?
再一想,刘根来有点明白了。
现在是冬天,树叶都秃噜了,干柴又多又容易折断,等开春了,树叶子长出来,捡柴就难了。
尤其是到了夏天,各种虫子都出来了,什么毛毛虫,洋辣子,碰上去就肿一大片,还不如趁着现在还没开学,多捡点柴。
反正捡柴也是他俩的活儿,现在干了,后面就不用干了。
“俩小子行啊,都学会未雨绸缪了……是这个词儿吧?”刘根来暗笑着。
家里的粮食还有不少,菜都吃的差不多了,就剩下一点土豆和南瓜,还有萝卜白菜。
土豆都生芽了,李兰香还舍不得多吃,跟以前一样,过日子还是精打细算。
刘根来拿出一只五十多斤的大狍子、一些新鲜蔬菜,还有一堆干果,又去了爷爷奶奶家。
爷爷奶奶家的粮食少了不少,看样子,应该是接济两个姑姑了。
这事儿,他们已经跟他说商量过了,刘根来并不意外。
给爷爷奶奶把玉米面、白面和大米一样留了二十斤,又放下一只小狍子、几样新鲜蔬菜、一堆干果,刘根来锁上门又去了一队生产队。
老王头不知道去哪儿捡粪了,刘根来解开门把上的绳子,进了他睡觉的农具房,往他粮缸里放了三十斤粮食和蔬菜、干果。
张奶奶家就在隔壁,不用他单独给,刘栓柱和李兰香平时就给她送去了。
估计今晚,那只大狍子的两条后腿就会被送给老王头和张奶奶。
村里的其他人有没有吃的,刘根来就管不着了。
他不是小太阳,不会遍洒温暖。
一圈转下来,已经快十一点了,刘根来也饿了,便生火做饭,打算把刘栓柱和李兰香喊回家一块儿吃。
家里又不是没吃的,俩人干了一上午活,中午用不着跟别人一起挨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