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问完话,郑通沉吟了一下,道:“投资建厂....倒是没听说过哪家有兴趣。”
刘平又看向了王丰。
王丰见刘平看向自己,连忙道:“卑职平日里接触的比较多的都是小商小贩,他们就算想也没有那个财力啊。就说咱们坊里的李货郎,平日里就在周边做行脚商,每次都嚷嚷着以后要在长安城开个陶瓷作坊。”
“但是陶瓷作坊哪是那么容易开的?场地、钱财、大师傅还有销路等等,他哪一个都解决不了。”
“再说了,就算真的开起来了,这要怎么算?朝廷支不支持?毕竟还有官营的陶瓷厂呢不是?再一个,税收又该怎么算?这里面都是问题。”
“按卑职的想法,这老百姓想要做买卖还行,投资建厂搞生产,那是太困难了。没钱投资不说了,就算搞出来了,也不一定能卖出去。”
王丰絮絮叨叨的说着,逻辑也比较乱,但是刘平还是听明白了,普通百姓当中也是有想要搞点儿生产性工厂的,就是有太多的顾虑。而且他们是没有试错成本的,因此一切想法仅停留在口头上。
王丰说完之后,一旁的郑通似乎也想起来了什么,道:“这么一说的话,下官倒是想到了一个人。”
“谁?”刘平看向郑通。
郑通开口说道:“前些日子,大概是去年秋天的时候。三十七坊有个粮商找过下官,询问了一下面粉厂的事情。”
“哦?这人什么情况?具体说一下。”刘平来了兴趣,能找到郑通的商人,那肯定不是小商人了。还是做粮食生意的,背后百分百有世家的支持,又或者是类似糜家这种的豪商。
其实刘平完全可以让糜家、张家、苏家这些刘备早期崛起的金主大商人来做投资实业的领头羊。但是吧,这几家如今已经算是半官半商了。他已经把袁术给赶到夷州做海岛奇兵了。
他不想刘备内部也出现官僚资本,那以后说不定他得跟刘备两个人去黑瞎子岛当海岛奇兵了。
郑通开口说道:“那人姓韩,名叫韩盛。本来是洛阳人,当年大王入主长安之后,他来长安开始做买卖,当时做的就是粮食生意。这么多年下来,已经是整个司隶地区都数得着的大粮商了。”
韩盛今年将将五十岁,就住在长安城,他家的粮铺就在三十七坊,是整个三十七坊规模最大的商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