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轸听到这个问题,没有任何犹豫:“召集部队,今晚就走!”
“嗯?”徐荣惊讶:“确定要如此吗?而且,我们去哪儿?”
“上庸!”
…………
成都。
第一次正儿八经的科举,三千多士子正在排队入场。
考院对面,酌君酒楼顶楼的露台处,刘平,刘备等人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士子,脸上全是欣慰的笑容。
“科举好啊,科举得多搞。”刘备最是高兴。这三千多人,可都是宝贵的人才。
什么考过不考过的,能上场考试,那起码也是认识字,能写出文章的。
这就足够了,这就是人才了。
说句不好听的,刘备治下如今所有官员加一起,也就三千来人。
这一下就是翻倍。
刘备自然是极为高兴的。
“甲二入口正在查验的那个考生,就是某之前提到过的那个徐干。”简雍指着下面的一个考生说道。
“宪和很看好这人吗?”刘平问道。
刘备笑着接话说道:“这几天宪和一直待在这里,认识了不少来参加科举的士子,这徐干是他比较看好的一个。”
刘平点点头,道:“有了这三千多人,咱们接下来能干的事儿更多,事儿也能干的更顺遂了。”
“怎么留下这些人,吏部现在有什么章程了吗?”刘备问道。
虞应闻言回道:“按照丞相班房那边给的意见,吏部打算将科考未通过的士子按照排名分别授予功名。”
“功名?”
虞应继续解释道:“根据德安的意思,科举前四名授进士,前一百名授进士出身,前三百名授同进士出身。”
“这就是功名?”
“分为几个级别。”刘平接过话解释道:“最低是童生,然后是茂才,举人,进士。进士分为三类,就是刚才吏部尚书所言。”
“如今的情况,茂才即可授官。若是日后读书人多了,可改为举人才可以授官。”
刘备听了笑了起来:“太奢侈了,要让孤来说,哪怕是童生也是读书人,都可以拿来用嘛。”
“大王所言甚是。”
“吏部,继续说,这剩下两千多人是怎么安排的?”
虞应立刻回道:“前一千名授举人功名,余者皆为秀才。举人下放各部衙门和地方各郡,秀才则下放到各地县城。”
“好,就这么办。明儿个你拿个具体方案出来,孤这边用印。”刘备大手一挥说道。
说完又一脸兴奋的看向下面排队入场的考生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