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,没有刀光剑影,却比任何一场血战都致命。当秦国在关中平原引水灌田,精心布局时,秦军的铁蹄也没闲着。
公元前249年,秦相吕不韦遣蒙骜攻韩,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。他们夺取成皋(今荥阳西)、荥阳,设三川郡,秦国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,宣告着新的统治。
至此,韩国的西部屏障尽失,秦军如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刃抵在新郑咽喉,北可威胁赵魏,南可俯瞰楚国。而韩国仅剩的疆域,被压缩在新郑周边不足百里的狭小区域,三面被秦境环绕,唯有东临魏国,却也是朝不保夕的弱邻,自身难保,根本无力相助。韩国的命运,仿佛已被死死掐住,无力挣扎,只能在绝望中等待命运的裁决。
公元前247年,秦庄襄王驾崩,十三岁的嬴政继位。消息传到韩国,君臣们暗自窃喜,以为“幼主即位,秦国内乱”是他们喘息的机会。然而,他们却浑然不知,更狠辣的谋略正在咸阳宫中悄然酝酿。那个日后被称为“始皇帝”的少年,早已在吕不韦、李斯的辅佐下,目光如炬地盯上了这个摇摇欲坠的邻国,一场精心布局的风暴正悄然逼近。
嬴政亲政前的十年,是韩国在恐惧中挣扎的十年,每一天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,却找不到一丝光明。秦国的策略不再局限于军事进攻,而是“软刀子”与“硬拳头”并用,双管齐下,让韩国防不胜防。
尉缭的“灭国之策”中,最重要的一条便是“散千金以乱其政”。秦国的使者带着成箱的黄金,如同幽灵般游走在六国之间,尤其是韩国的朝堂之上。他们收买韩国权臣,用金钱腐蚀他们的灵魂。上党守将冯亭的后人冯朝,收受秦国贿赂后,竟在朝堂上大放厥词,力主“割地事秦”,仿佛秦国的铁蹄是他们的救星。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,使得韩国本就微弱的抗秦声音愈发式微,抗秦派的士气被打击得支离破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