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奢叹了一口气,对妻子说:“领兵作战,是提着脑袋做事,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。而赵括谈起来却轻松自如,好像只是在纸上谈兵。他虽然精通兵法理论,但却缺乏实战经验,不知道战场上的变数和危险。赵国不用他做大将也就罢了,假如一定要用他,那么灭亡赵军的必定是赵括。”
不久,赵括即将被任命为大将,准备前往长平前线。赵括的母亲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,于是上书赵王,指明赵括不可重用。赵王感到奇怪,问道:“为什么?赵括不是精通兵法吗?”
赵母回答道:“当年我服侍赵括的父亲,他做大将的时候,亲自捧着饭碗前去招待的将士有数十位,他的朋友有数百人。大王和贵族宗室给他的赏赐,他全部都分发给手下将士。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,就不再过问家事,一心只想着如何带好军队,如何为国家效力。而赵括刚刚成为大将,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,向东高坐,接受朝拜,大小军官没有人敢抬头正眼看他。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绢帛,他全部都搬回家藏起来,每天只是忙于查看哪里有良田美宅可以买下。大王您以为他像他的父亲一样,其实他们父子是心思迥异的两个人。还望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!”
然而,赵王已经被秦国的反间计所迷惑,对赵括寄予厚望,根本不听赵母的劝告。他摆了摆手,说道:“老太太你不要再说了,我已经决定了!”
赵括的母亲见赵王如此固执,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,于是说:“既然大王一定要派赵括去,那么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差错,我请求大王不要连累我治罪。”赵王想了想,最终同意了她的请求。
赵括的母亲在赵王面前的这番话,其实是在为赵括的未来做最后的挣扎。她深知赵括的性格和能力,也深知战场的残酷。她希望赵王能够清醒过来,但赵王已经被胜利的幻想冲昏了头脑。
当秦国得知赵括已经升任为赵国大将的消息后,秦王嬴稷意识到这是一个扭转战局的绝佳机会。他深知赵括虽然精通兵法,但缺乏实战经验,容易轻敌冒进。于是,秦王暗中采取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行动。